概述
一、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物质。其主要作用是补充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水产动物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防治鱼、虾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储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饲料添加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对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
②必须具有确实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③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④不影响水产动物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⑤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⑥选用的化工原料,其中所含的有毒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浓度;其他原材料不得发霉变质,不得含有毒物质。
⑦维生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得失效或超过有效期限。
饲料添加剂的选用要安全、经济、使用方便,还要注意添加剂的效价、有效期,以及限用、禁用、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有关事项的规定。
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简称添加剂预混料,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常常添加几十种微量成分,每种用量极少,大多以百万分之几来计算。这些微量成分直接加入饲料,不仅配料麻烦,称量难以准确,而且很难保证混合均匀,致使效果不好;此外,有的微量成分(如硒),既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又是剧毒物质,混合不匀就会造成中毒事故。因此,需要在饲料添加剂中加入适合的载体或稀释剂以制成不同浓度、不同要求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预混合饲料分为单项预混合饲料和综合性预混合饲料。前者如维生素预混合料、微量元素预混合料等;后者是将两类以上的微量添加剂(如维生素、促生长剂及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的预混合料。
使用预混合饲料有以下优点。
①有利于标准化。对各种添加剂活性、使用浓度等的表示都可标准化,有利于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
②配料速度快,精度高,混合均匀度好。
③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在配制时已注意到其稳定性、静电感应及吸湿结块等问题,使用预混合饲料可以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三、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饲料添加剂分为三大类,即营养性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一般根据添加的目的和作用机理,把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即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一种饲料不可能具备淡水鱼类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即使全有,有的成分量也不足。因此,需要多种饲料配合在一起以互补余缺。但即使配合多种饲料,仍会有某种营养成分不足,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必须另外补充,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即为营养性添加剂。
在饲料主体物质成分之外,添加一些它所没有的物质,从而可帮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保持饲料质量、改善饲料结构等,这些物质就是非营养性添加剂。国际饲料命名分类法所指的饲料添加剂即指此而言。非营养性添加剂根据使用的目的和作用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保持饲料效价的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
②促进生长的添加剂,如喹烯酮、三十烷醇等。
③促进摄食、消化吸收的添加剂,如诱食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
④改善品质的添加剂,如着色剂等。
⑤保持饲料结构稳定的添加剂,如黏合剂。
⑥防治淡水鱼类疾病的药用添加剂,如中草药。
四、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强化与补充饲料中营养素的作用,使配合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比例更加科学及完善,从而使配合饲料组成更加全价,如氨基酸强化剂、维生素强化剂、矿物质强化剂等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②使饲料起到预防淡水鱼类疾病、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如药物添加剂。据研究,在草鱼配合饲料中加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有效地预防草鱼肠炎、烂鳃、出血等疾病,使成活率大大提高。
③提高生长及繁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这是添加剂的综合效应。有很多添加剂同时具有防疫与促生长作用。添加剂一般可提高动物增重率15%~20%,提高饲料利用率10%~15%。
④保护与改善饲料品质作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防止或减少饲料(原料及产品)在加工、储藏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霉变、酸败、氧化、褐变等作用而造成的营养物质的损失。防霉剂、抗氧化剂都有这方面的作用。
b.增加饲料的风味或色泽,从而提高动物对饲料的食欲及采食量。有的在增加风味和色泽上对动物没有用处,只是提高饲料的商品价值,如观赏鱼增色用的色素。
c.便于饲料加工与混合及使用时添加方便,如稀释剂。
d.增强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如淡水鱼类饲料专用黏合剂。
e.改善动物产品的质量,使动物产品中有益组分向人类需要转化,无益组分得以减少。
以上是指添加剂对淡水鱼类体自身的作用。对于生产者而言,添加剂的作用应予以正确认识。
1.添加剂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一种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主要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还取决于是否加添加剂以及添加剂的质量。在配合饲料中,加与不加添加剂,其饲喂效果大不相同。试验一是添加两种淡水鱼复合预混料网箱养殖鲤鱼的对比试验情况。
试验一 淡水鱼复合预混料的饲喂效果报告
1.试验目的
检验1.2%、2.2%淡水鱼用复合预混料饲喂鲤鱼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场地:试验在肥城市湖屯镇国家庄养殖场进行,试验池塘面积33360平方米(278米×120米),水深1.8~2.0米,水源为地下水。
2.1.2 试验时间:2011年6月22日至9月7日,共76天。
2.1.3 试验鱼种:为一冬龄、池塘培育的鲤鱼种,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种经消毒后装箱。
2.1.4 试验饲料:基础饲料主要由进口鱼粉、膨化豆粕、肉粉、花生饼、棉仁蛋白、菜粕、米糠粕、麸皮、次粉和豆油组成。对照组C0号添加1%的市售淡水鱼复合预混料+1%的磷酸氢钙+0.2%的沸石粉;试验组D1号添加由济南金三沅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2%淡水鱼复合预混料+1%的磷酸氢钙,试验组D2号添加由济南金三沅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2.2%淡水鱼复合预混料。各组饲料配方见表2-1。
表2-1 试验饲料配方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采用规格为2米×2米×1.5米聚乙烯网箱9个,每3个为一组,每组投喂同一种配方饲料。每组一排,箱距5米,排距20米,每排交错置于池塘内,箱身高出水面20厘米。具体每箱放养情况见表2-2。1#~3#箱使用C0号对照饲料;4#~6#箱使用D1号试验饲料;7#~9#箱使用D2号试验饲料。
表2-2 各组网箱的鲤鱼种放养情况
2.2.2 饲料营养分析
饲料的分析方法参照《饲料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6432—1994)、《饲料粗脂肪测定法》(GB/T 6433—2006)、《饲料粗纤维测定法》(GB/T 6434—2006)、《饲料钙测定法》(GB/T 6436—2002)、《饲料总磷量测定法-光度法》(GB/T 6437—2002)、《饲料粗灰分测定法》(GB/T 6438—2007)进行测定。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见表2-3,营养成分中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表2-3 饲料营养成分含量
2.2.3 饲养管理
箱内人工投饵,日投4次。投饵遵循“四定”原则,及时捞出死鱼并记录,记录每天每箱用料量。每0~15天清洗鱼箱1次,防病及日常管理遵循正常池塘养鱼管理办法。
3.试验结果
从2011年6月22日至9月7日的76天试验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养殖操作规程进行,鱼病得到较好的控制。各网箱鱼的产量、成活率、饲料系数等指标见表2-4。
表2-4 各网箱的产量、成活率及饲料系数等指标测定结果
注:表中a、b、c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活率、平均饲料系数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与对照组饲料生产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比较见表2-5。
表2-5 各组饲料生产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
4.结果分析
4.1 成活率的比较
从表2-4可以看出,D1和D2两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均在98%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C0的95.3%(p≤0.05);但D1和D2两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2 饲料系数的比较
从表2-4可以看出,试验组D2的平均饲料系数最低,为1.69,显著低于试验组D1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84和对照组C0的2.11(p≤0.05),分别比试验组D1和对照组C0降低8.15%和19.90%。而试验组D1与对照组C0相比,差异也比较显著(p≤0.05),同比降低12.8%。说明本公司生产的淡水鱼复合预混料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报酬作用。
4.3 千克鱼饲料成本比较
从表2-5可以看出,试验组D2生产千克鱼的饲料成本最低,为6.59元,低于试验组D1的6.84,更低于对照组C0的7.60。试验组D2和D1的千克鱼饲料成本分别比对照组C0降低13.3%和10.0%。说明本公司生产的淡水鱼复合预混料可降低饲料成本,使养殖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结论
通过该试验说明,1.2%、2.2%淡水鱼复合预混料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能给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添加剂不能取代其他营养素
饲料添加剂虽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添加剂都具有专一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能量起着主导作用,配合饲料中只有在蛋白质、脂肪、糖类及能量得到基本满足时,使用添加剂才能有好的效果。添加剂能起到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节约蛋白质作用,但添加剂不能代替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因此,在配制淡水鱼类饲料时,必须首先满足淡水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再添加添加剂,才能使饲料的营养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