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一、鲫鱼的分类与形态特征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头像小鲤鱼,形体黑胖(也有少数呈白色),背部为深灰色,腹部为浅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体重可达500~1000克。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形(也叫梭形),体高而侧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轮廓隆起,尾柄宽;腹部圆形,无肉棱。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黄色光泽,腹部银白色而略带黄色,各鳍灰白色。根据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图3-15)。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15 鲫鱼(引自http://baike.baidu.com/)

二、鲫鱼的品种

1.常见品种

(1)高背鲫 高背鲫鱼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及其水系发展起来的一个优势种群,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因背脊高耸而得名。个体最大3000克,亲水性强,不宜在内地饲养(图3-16)。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16 高背鲫(引自http://baike.baidu.com/)

(2)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风水库,是一个较好的银鲫品种。方正银鲫背部为黑灰色,体侧和腹部深银白色,最大个体重1.5千克,一般在0.5~1千克(图3-17)。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17 方正银鲫(引自http://www.360doc.com/)

(3)彭泽鲫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彭泽县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丛中,体侧有5~7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斑纹会逐渐消失)而被称为芦花鲫;它以个体大(已知一尾最大个体体重6.75千克)著称,所以称它为彭泽大鲫。现在的彭泽鲫是江西省水产科技人员从野生彭泽鲫中,自1983年起经7年多6代的精心选育,为我国第一个直接从三倍体野生鲫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经选育后的彭泽鲫生产性能发生明显改观,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0%,比普通鲫的生长速度快249.8%,并成为我国第一个直接从三倍体野生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品种。由于彭泽鲫具有繁殖简易、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并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鱼苗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泽鲫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各鳍条呈青黑色,为纺锤形。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无须,下颌稍向上斜。从下颌底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的弧形,彭泽鲫尾柄高大于眼后头长。背鳍外缘平直,尾鳍分叉浅。雄性个体胸鳍较尖长,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性个体胸鳍较圆钝,不达腹鳍基部。彭泽鲫肉味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体形丰满,易运输,易暂养,易上钩,利于活鱼上市,也是一种生产和游钓兼可发展的鱼类(图3-18)。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18 彭泽鲫(引自http://baike.baidu.com/)

(4)淇河双背鲫鱼 淇河双背鲫鱼因产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条东西流向的山区性河流淇河而得名。淇河常年不结冰,1~2月时,水温仍在10℃以上,淇河河床两岸水草丛生。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淇河鲫鱼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淇河鲫鱼肉嫩味美,据古籍记载,淇河鲫鱼和无核枣、缠丝鸭蛋一起,是当地的三大贡品。

淇河双背鲫鱼与普通淡水鲫鱼不同。普通鲫鱼一般鳞色灰黑,双背鲫鱼鳞色则略呈金黄,和鲤鱼相似;一般鲫鱼较扁平,体形清瘦,双背鲫鱼则脊背宽厚,体形丰满;一般鲫鱼为2倍体鱼类,双背鲫鱼则为罕见的天然3倍体鱼类;一般鲫鱼生长速度慢,而双背鲫鱼则生长速度快,为一般鲫鱼的2.5倍,脊背厚度为一般鲫鱼的2倍,因而被称为双背鲫鱼。双背鲫鱼不仅脊背宽厚,而且个大体壮。一般鲫鱼个小体轻,重不过500克左右,而双背鲫鱼大的高达2500克左右,是鲫鱼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品种(图3-19)。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19 淇河双背鲫鱼(引自http://baike.baidu.com/)

(5)丰产鲫 丰产鲫[Allogynogenetic 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 (Cyprinus acutidorsalis ♂×Carassius auratusvariety Pengze♀)]又名百花鲫,是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历时8年研制出的极其优良的鲫鱼养殖新品种;其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与东北银鲫的体形相似,体高介于彭泽鲫和高背鲫之间,肉质较为结实,味道鲜甜。丰产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可在鱼塘中自然越冬,并且它为全雌性,不会在鱼塘中自行繁殖后代。丰产鲫的生物学特性源自其独特的人工制种技术。这种技术采用异精雌核发育生殖的方法,用我国特有的野生江河鱼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作为外源精子,刺激雌核发育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iety Pengze)的卵子发育,从而产生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丰产鲫(图3-20)。由于丰产鲫是雌核发育的产物,因此一方面它保留了母本彭泽鲫的全部优良性状,同时外源精子对子代的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野生鱼尖鳍鲤作为外源精子的提供者,繁殖出的丰产鲫又具有比用现有养殖鱼类(如雄性彭泽鲫)作为外源精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生物学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20 丰产鲫

①形态 丰产鲫身体呈纺锤形;头短小,吻钝;口端位,无须;眼巩膜黑色素多,呈黑色;背部与鳍条呈青黑色;体高介于彭泽鲫和高背的银鲫或异育银鲫之间;鳞片致密不易脱落,易运输,耐暂养。

②性比 由于丰产鲫是雌核发育的产物,因而全部为雌性,只要鱼塘中没有其他品种的鲤鲫鱼类,就不会自然产卵繁殖,极大地方便了生产管理。

③食性 丰产鲫属食谱极广的杂食性鱼类,无论是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还是有机碎屑、浮游微生物均可利用。其摄食的饵料种类及数量随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刚出膜2~3天的仔鱼,以自身卵黄或人工投喂的蛋黄为营养,以后开始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有机碎屑或人工配合饲料。在我国南方的环境条件下,丰产鲫几乎周年都能摄食。

④生长 通过多次小水体、大塘(同塘或分塘)和网箱养殖对比实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丰产鲫比彭泽鲫的生长速度明显要快,小范围试验快23.5%~37.4%,大面积养殖快15%~30%,绝大多数情况下快20%以上。池塘混养当年种苗7个月左右即可达到0.5千克左右的上市规格,池塘养殖2年的个体可达1.5千克以上。丰产鲫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冬季肥满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⑤适应性 由于丰产鲫体内存在特有的野生鱼类遗传基因,使得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它同时能够耐低温,耐低盐,耐低氧。可以在结冰状态下自然越冬而不会被冻伤;可以耐受0.5%以下的盐度,在低盐池塘中生长良好;可以忍受水体的最低含氧量达0.1毫克/升,只有低于此临界值才开始出现死亡。在大规模的丰产鲫养殖生产实践中,养殖鱼的成活率普遍较高,未发现丰产鲫因鱼病而发生大批量死亡的现象,仅见少量鱼患有锚头鳋、水虱和水霉病,但只要处理得当,一般危害不大。

由于它具有比彭泽鲫和其他鲫鱼更加优越的生产性能,目前其养殖范围已涉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新疆九个地区,其中在广东的推广养殖几乎覆盖全部地级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面积最大,面积达到数十万亩,显现了丰产鲫的优良性状及其发展潜力。总的来说,它是目前鲫鱼养殖品种中综合性能最优的一个品种。

除上述几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优良鲫鱼外,还有江苏省六合县的龙池鲫鱼,产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的海拉尔银鲫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大、肉嫩、味道鲜美,均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2.杂交品种

(1)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于197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异育银鲫的生活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既能大水面放养,又能池塘养殖,是非常好的人工繁育品种。其生长速度较父本快34.7%,比普通鲫鱼快2~3倍。一般当年苗种可长到200~250克,最大个体重可达400余克。池塘混养,每亩放养80~100尾异育银鲫,在不增加饲料的条件下,当年每亩可增产优质成鱼25千克左右(图3-21)。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21 异育银鲫(引自http://image.baidu.com/)

(2)湘云鲫 湘云鲫又名工程鲫,是以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为首的技术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3倍体新鱼种,2002年,湘云鲫通过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优良品种审定。与其他鲫鱼相比,湘云鲫为异源3倍体新型鱼类,自身不能繁育,可在任何淡水渔业水域进行养殖,不会造成其他鲫鱼品种资源混杂,也不会出现繁殖过量导致商品鱼质量的下降。湘云鲫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品种快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75千克。湘云鲫为杂食性鱼类,兼有滤食浮游生物的特点,比其他鲫鱼品种饵料利用率高,同时由于无生殖腺的发育,因此所摄取的营养全部用于生长(图3-22)。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

图3-22 湘云鲫(引自http://image.baidu.com/)

3.引进品种

我国引进的外来鲫鱼品种只有原产于日本琵琶湖的白鲫,是一种大型鲫鱼。白鲫适应性强,能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对温度、水质变化、低溶解氧含量等均有较大的忍受力。最大个体在1000克左右。

三、鲫鱼的习性

鲫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满,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在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但气温、水温较高时,也要到水的中下层和中上层游动、觅食。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在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或低温水(0℃)中均能生存。即使在pH值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鲫鱼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茂盛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和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且栖息下来。鲫鱼分布于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久国,化东柱,孙宪海等.网箱养鲤配合饲料和投饲技术总结[J].水利渔业,1999,19(5):23-24. [2] 刘源泉.标准化池塘主养鲤鱼高产高 …

分享到朋友圈

鲫鱼的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