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的生物学特征
一、虹鳟的分类与形态特征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鲑属。体纺锤形,稍侧扁。头较小。吻圆钝(成熟雄鱼吻较长)。雄鱼下颌随年龄增长向上弯曲,逐渐盖住上颌。牙发达。体被小圆鳞;侧线鳞115~145。背鳍具4不分支鳍条、9~12分支鳍条。臀鳍具3不分支鳍条、8~12分支鳍条。尾鳍分叉。体背苍绿色或黄绿色,侧面银白色。头部、背部、体侧以及背鳍、胸鳍和尾鳍具不规则小黑斑。
原产于北美洲北部和太平洋西岸,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善于跳跃,目前,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栖于湖泊和急流,体色鲜艳。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图3-31)。
图3-31 虹鳟(引自http://baike.haosou.com/)
二、虹鳟的习性
虹鳟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解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它对水中溶解氧要求高。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溶解氧含量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解氧含量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在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10毫克/升 。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虹鳟鱼是冷水性凶猛鱼类,肉食性。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昆虫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给的颗粒饲料。虹鳟鱼有很发达的胃,肠道短,幽门垂发达。游泳迅速,适宜集约化养殖,单产很高。
虹鳟的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虹鳟生长迅速快、适应性强。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5次的例子。其雌雄鱼的鉴别,外观主要依据鱼的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圆者为雌鱼。
我国养殖的虹鳟最早是1959年开始。1985年5月首次从甘肃玛曲养殖场引进虹鳟鱼种至青海省海晏县哈达木泉养殖,获得成功。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