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节孕穗期是对养分最为敏感的时期,如果养分不足,或氮磷钾使用搭配不合理出现旺长,都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进入拔节后生长加快,养分需求量大,尤其对于拔节和孕穗属于衔接型或分离型品种更要注意及时追施拔节孕穗肥,以满足养分需求,促进茎秆生长健壮,在尽可能增加亩穗数的同时,形成大穗,增加粒重,实现高产。水稻拔节后,对氮磷钾需求都明显增多,其中以氮肥需求量最大,在水稻孕穗期阶段达到吸收高峰期,其次为钾肥,尤其在拔节期一般吸收量最大,而磷肥相对吸收量较小,约为氮肥的一半,基本在使用基肥或肥力水平高田块都能满足生长需求,所以在拔节孕穗期一般要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即能满足水稻养分生长需要,同时也能避免旺长,利于水稻高产。像我们一般在水稻拔节后7-10天亩追施尿素30斤左右+氯化钾15-20斤作为拔节孕穗肥,抽穗时在亩施6-8斤尿素作为粒肥。
水稻拔节孕穗期不仅养分需求敏感期,对水分管理也极为重要,一般拔节后田间要保持3-5厘米水层,对于孕穗期高温天气,还宜保持7-10厘米深水,这样才能不仅满足水稻对水分需要,同时还能预防高温热害对孕穗的不良影响。拔节孕穗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时期,要对纹枯病,钻心虫及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减少为害损失,才能保障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