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发现了,租赁上百亩地的农村种植大户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大势,毋庸置疑。
如果往前推10年时间,当时种植上百亩地的农民也是有的,但它是由农民自行发起的,一般是准备长年待在农村,有种地经验,出门的农民随手丢给他的。在晋西北,我见到这样的农民太多了,都在县里挂了名,真的叫“种地大户”。
后来这样的种地大户被邀请参加了首批的职业农民培训,这也从某个意义上讲成为了我国承认的种地大户了。我参加过多次职业农民培训讲课,其中一些人的想法是多包地,多学农技知识,将来做个庄园主,这是真的。
其实从国家层面讲,对于种地大户是绝对支持的,一方面鼓励农民进城,做工业和服务业,一方面鼓励城里有农技的人进村,去做高效益农业产业,我个人的想法是,将来一定是在有限的土地中让尽量少的人来种地,尽量做到机械化、高效化、高产值化,现在一些有机种植园就是这样产生的。
可以预见,将来只做百十亩地都成不了种植大户,事实也是这样的一个趋势,比如一个村整片有1000亩地,将来会要求化零为整,补少数几个职业农民来种植,当然这个过程一定是有资金的人先做,然后他会聘用一农技人员来做技术支撑,聘请一部分职业农民来做一些具体事务。
我身边见到的种粮大户,从群体来分一般是之前的种地带头人、有种植经验的人、有资金来源的人,甚至是有想法的人。打个比方,一个朋友从来没有种过地,从前还相当讨厌种地,从农村出去后就做了一些生意,大前年生意不好做,就回到农村联合三个人一口气包了400亩地种辣椒,结果一个赔了15万,第二年没办法,租了200亩地种玉米,赚了,去年除了种地,还搞起了割苗推广,结果又成了,今年又联合3个人多包了200亩地种红薯,与一个加工厂签订了收购加工合同,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方式,不管今年他效益怎么样,其实国家是鼓励这样一些有想法有头脑的人来做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