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过30年,村里那些认识的大爷大娘都陆续去世了,周围的人你也不认识了,你还回去吗?
20岁的时候,一门心思想着出去,无论哪里都可以,只要是外面的城市。当在外漂泊了二十年以后,就一门心思想回家,无论回家后会面临着怎样的生活问题,终究是想回来。
为什么?可能年青一点的人暂时还不能够理解。因为我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我和小伙伴童年、少年的故事。现在,我也经常带着孩子在村里、田边地头走一走,指着某一处田埂告诉他,在这条田埂上我和他的叔叔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农村人为什么乡情重?就是因为平时多了一些像下图这样的村聊,农闲的时候、冬天暖暖的太阳下,村子里的人拿着火盆(我们叫火熥)围在一起,说说家长里短以及天下大事。我在外面曾租住一个楼房5年,对门的邻居到搬离时也不曾认识,这在农村怎么可能。
也正为如此,无论在何处,只要农村还有一个家,也不论这个家的房子有多么地老旧,一旦逢年过节时第一念想就是回家。
时光如白驹过隙,几十年其实就是短短的一弹指间。如题主所说的30年后,其实很快就会到来。如果在这30年间你时常回去的话,那么即使老一辈的人不在了,你也还是会陆陆续续地认识新一代人。
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30年后父母辈的人还健在的真不多了,到那个时候自己本人就算村里比较年长的。相信到了那个年纪,回家的心情会更迫切,毕竟落叶归根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潜意识。也只有在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如果用年龄来划分的话,30岁应该算是一个坎。30岁以上的人,还有很多是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可能乡情意识更浓厚。而30岁以下的人,有大部分(以我这边为例)是在外出生,从小也是在外上幼儿园、小学(最起码都是在县城)。他们一年除了节日很少回村,和村里的人也基本不认识,乡情意识已在逐渐淡化了。他们在30年后回家的前提就是,村里有自己的亲人。
中国人都说,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如果一代又一代在外工作的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回家了,那么他们的下一代也必然会回来,哪怕他们不认识村里其他的人。
回答题主的问题,如果是我有机会选择30年后的话,我肯定是会回到村子里的,即便祖辈父辈都已不在了,但唯有那里才能那回儿时的欢乐。上了40岁的人才能感觉到,童年时的欢乐,是外面的任何花花世界都不难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