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金鱼的生产不同于家庭养殖,生产的目的是利润,因此追求产量成为必然。而产品质量对产值的影响同样很大,高质量产品需要投入更高质量的管理、更多的人力成本,并且一定程度上牺牲产量。所以对质量的追求要考虑质量成本,养殖场需要在质量成本和质量价值之间做出抉择或平衡。

正是出于质量、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平衡的考虑,多数金鱼养殖场、多数金鱼品种的养殖方式是水泥养殖池(2米2以上的大塑料缸或玻璃纤维缸与水泥养殖池相同)养殖。在此,主要介绍以水泥养殖池为主的养殖模式。

(一)养殖设施

水泥养殖池以圆角的长方形为宜,也可以建成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八角形等对称性几何形状,要求坚固,无渗漏,内壁光滑。多数金鱼养殖池都是长方形圆角水泥池,因为长方形的土地利用率高,排布水管、气管等设施比较方便。

不同阶段推荐使用的池的规格不同(表4)。

表4 池的规格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育苗池是用来培育刚孵化出的鱼苗至体长2.5~3厘米这个阶段金鱼苗的。这个阶段,鱼池规格不宜过大,主要是为了方便操作。因为鱼苗培育阶段放养密度大,一个平方米放养数千尾鱼苗,如果鱼池太大,放养数十万尾的话,一方面同时出生的同品种鱼苗可能没那么多,浪费水面;另一方面,水面太大投入的饲料不能覆盖全池,可能造成生长速度不一致,给下一阶段养殖增加麻烦。还有,面积大了换水排污不方便,同池鱼苗数量多了,挑鱼也不方便。

在多数金鱼养殖场,鱼池往往是多功能的,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甚至亲鱼池都可以用同规格的鱼池,甚至不设鱼种池,因为金鱼往往并不专门划分出“鱼种阶段”,体长达到2.5~3厘米就直接作为鱼种,向商品鱼方向培养。

商品鱼池是指把体长5厘米以上的金鱼养到上市销售的鱼池。体长5厘米以上的鱼苗一般至少养殖到10月初,才算是真正的商品鱼。尽管在市场上可以见到体长甚至不到5厘米的金鱼,我们认为这种规格的金鱼不能算作正式的商品鱼,只能算外卖的苗种。常见的商品鱼池为20~50米2,太小养殖数量少,太大则池的建造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操作不便。

水泥池要进排水方便,每个鱼池设一个独立开关的进水口,其位置紧贴池壁,进水口高度等于或略高于鱼池最高蓄水位。排水管口位于池底中心点,或进水口相对角的底部,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排水口上方宜加可更换的防逃罩。池中养殖的金鱼规格越小,防逃罩的网孔应越小,而防逃罩的直径应越大。排水口阀门设在鱼池外。最高水位线设一朝向排水沟渠的溢流管孔。

养殖池上方架设遮阳网,遮阳网遮光率≥80%。遮阳网支架应坚实耐用,并带有方便遮阳网片装拆的构造,遮阳网片根据季节装拆。鱼池上宜设遮雨篷。遮雨篷与遮阳网使用同一支架。遮雨篷支架的跨度和斜度应适当。遮雨篷应使用轻便而结实的材料。不盖遮阳网的时段鱼池上方设防鸟网。防鸟网与遮阳网使用同一支架,用轻便而结实的尼龙网制成。

如果遮阳网和遮雨棚同时使用,或者直接采用具有遮阳和遮雨双重功能的黑白格塑料篷布。支架承受的重量比较大,因为不但所支撑的篷布有一定重量,而且有下雨刮风的冲击力,所以一般都采用钢架结构。支撑杆和棚顶的主杆所用的钢管直径一般不小于50毫米。遮雨篷布一般只覆盖在棚顶,侧面用大网目的渔网或遮光率较低的遮阳网遮挡。

宜采用气泵向鱼池充气增氧。远距离送气的管道宜采用PVC塑料管,至池边再用塑料软管连接气石。一般每1~3米2水面配置1个气石,气石分布尽量均衡。气泵宜采用风量大、风压较低的类型,在相同功率下的效果比风压高的气泵更好。因为金鱼池水比较浅,气泵风压高是一种浪费,而气量大则可以增加出气头,弥补因水位浅造成每个气头影响范围小的缺陷。

金鱼养殖场应该建造蓄水并处理源水的设施,具体何种结构、多大规格,主要取决于水源及鱼场的用水量。如果使用自来水作为养殖水源(不推荐采用,因为成本太高,而且很多地区自来水都较短缺),蓄水池的容量要达到鱼场养殖满负荷时水体总体积的1/5左右。水池要有适量光照,池水要用气泵不间断冲气,使自来水中的氯尽快挥发。

如果水源为井水,必须检测其酸碱度、硬度、重金属含量,合格方能使用,高硬度的水经软化方能使用。蓄水池的要求和自来水作水源的情况类似,此蓄水池的作用是让水温与表层水温接近,同时增氧水中的溶氧量。

如果水源为地表水(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水源处理池(包括蓄水池)一般要分两级,第一级杀菌消毒,第二级净化、沉淀。一级池的结构和大小取决于采用的消毒方式。如果采用药物消毒,该级池的大小和自来水蓄水池差不多;如果采用紫外光或臭氧杀菌,该级池的容积只要蓄水池的1/10就够了。二级池的功能是蓄水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微粒,所以一般在一级池和二级池之间安装滤布或滤网,先去除大部分的固形物,然后在二级池内安装生物净化系统,蓄满水之后持续循环过滤,去除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含氮物质)。二级池的容积与单一蓄水池相当。

原水经过消毒和水质处理,经检测确认水质符合NY 5051要求后方可进入鱼池。原水处理设施应在结构上满足消毒、物理过滤、生物净化的需要,日平均处理能力应超过鱼场的日平均换水量。

商品鱼池、鱼种池应配备水质净化装置。鱼池内的净化系统设计应避免高速的水流,不论是过滤系统的出水口还是入水口都是如此,这是因为金鱼体形肥胖,游泳消耗大,水流越大消耗越大,而且长期顶水游泳会使金鱼体形变瘦,变成适合快速游泳的流线型,而这种体形的金鱼不是养殖者想要的。鉴于此,鱼池净化水装置可以采用内置式气动过滤水槽,或者用低扬程大口径水泵驱动水流的过滤槽。

有些阶段、某些品种不一定用水泥池养殖,也有采用缸、盆或土池养殖的,比如某些品种的极品个体,可能采取鱼缸或盆单养的方式育肥。而有些品种又适合大水体养殖,比如草金鱼,土塘养殖不但成本更低,生长速度也比养殖在小池中快。

(二)饲养管理

金鱼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因此生产养殖也分为鱼苗、幼鱼、商品鱼、大鱼(1冬龄以上)、亲鱼等几个阶段。

1.幼鱼阶段

鱼苗培育结束,金鱼进入此阶段。这一阶段又称为鱼种阶段,一般指体长3~5厘米的生长阶段。其特点是体色、体形发生剧烈的变化,体重增长迅速,个体分化显著。

(1)放养

此阶段养殖水体类型一般为中型池,面积10米2左右为宜,水深30~60厘米,具体深度根据当时气候调整。鱼种入池前2天准备好鱼池,加好水,开启增氧泵及过滤系统。水泥池不要洗刷得太干净,如果池壁、池底不够光滑,应该在放养前5~7天加好水,以便池壁着生藻类,使池壁光滑。

养殖密度根据养殖条件分别对照表5和表6。

表5 无增氧条件下的金鱼各规格放养密度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表6 增氧并有净化系统的鱼池金鱼各规格放养密度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2)挑选

金鱼体表有很多的变异,个体发育过程中,这些变异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致。金鱼体表有一些变异组织很脆弱,容易出现损伤,因此,选别、淘汰的工作始终贯穿于金鱼养殖过程。

体长3~5厘米阶段是形态变异开始的阶段,也是变化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前期和后期,金鱼淘汰的力度比较大,而分级还没有开始。

金鱼鱼苗阶段结束,转入鱼种阶段时,是大规模选择淘汰的节点。操作的办法是:将一池鱼苗全部捞起,集中在网目2a≤0.4厘米的软网箱中,网箱悬挂在水泥池中,池中的水质要干净,有适当的流动性,并且用气泵给池水充氧,网箱避阳光直射,避雨。

将网箱隔成两段,待挑选的鱼集中在其中一段,另一段用来放挑过的合格鱼,再用另一个容器或网箱装淘汰的鱼。用白色塑料小碗碟装待选鱼,每次20~50尾,手工挑选,淘汰明显畸形的、体形仍然是梭子形(鲫鱼形)的、完全没有转色的(依然是鲫鱼的土黄色或灰色的)、单尾的、损伤严重的鱼,蛋鱼类还要注意淘汰那些有背鳍或背鳍残痕明显的个体。挑好的鱼苗要及时放入鱼种培育池,不要在网箱中存放太久或积攒太多。一个池只能放养一个品种,不要混养。

(3)饲喂

鱼苗入池后,第二天可少量喂食,饲料种类和挑选前一致,投喂量为之前的一半。第三天开始正常投喂,每天投喂3次,稳定3~5天后,如有需要,可以开始转换饲料。一般的鱼,从出生到体长2.5厘米这段时间,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饲料,在体长2.5~3厘米时开始转变饲料,食谱慢慢变得与大鱼一样。而金鱼有些不同,金鱼几乎终生都可以并且喜欢吃浮游动物,而且摄食浮游动物也有利于其快速成长。但是浮游动物资源并非总是那么充足,所以金鱼转食性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主要看资源和管理的方便。

幼鱼阶段的管理与投喂饲料的种类以及鱼池条件有关,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水质管理、鱼情观察和处理、调整密度、淘汰残鱼。

(4)水质管理

金鱼对水质的基本要求是:溶解氧(Do)≥1毫克/升、pH 6~9、氨氮(NH3)≤0.1毫克/升、亚硝酸态氮(N-NO2-)≤0.02毫克/升。如果要使金鱼成长得更好、成活率更高,仅仅满足上述基本要求是不够的,比较理想的水质是溶解氧(Do)5~8毫克/升、pH 7.5~8、氨氮(NH3)≤0.05毫克/升、亚硝酸态氮(N-NO2-)≤0.01毫克/升、硬度100~200毫克/升。养殖场可以配置检测这几个指标的快速检测盒,每天用快速滴定的方法进行水质检测监控,也可以用更加精准的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水质检测。

如果投喂的饲料主要是活体浮游动物,换水不需要很频繁,2~5天换水1/2池,每次换水可加入适量光合菌,具体时间、周期看水质情况。水色略微带绿色或茶褐色为合格水,但是如果水色发黑,水面有长久不散的泡沫,散发臭味,那说明水已经坏了,必须换水,严重时要整池换掉。经验丰富的养殖者可以通过观察判断水质状况,如果没有很丰富的经验,还是要根据仪器检测的水质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换水。

如果投喂浮性颗粒饲料为主,每天喂3~4次,每次给金鱼的吃食时间是15~20分钟,如果不到15分钟就吃完了,说明投喂量不足,要适当增加。如果20分钟还没有吃完,应将剩下的饲料捞走,下次投喂适当减量。另外,每3~4天至少要投喂1次适口的青饲料,以薸沙或浮萍为好。在这种投喂方式下,水质也不会很快败坏,换水周期与投喂活体饲料类似,水质管理可参考该段落。

如果投喂沉性颗粒饲料为主,每天喂2~3次,日粮按鱼总体重的5%~8%计算。由于金鱼在水底摄食沉性颗粒饲料,吃食情况不是很清晰,并且喂养金鱼讲究的是吃饱、喂足,让金鱼尽可能长胖,因此每餐都可能有剩余饲料,而且小粒径的颗粒饲料封闭性不高,投入水中后很多营养成分迅速弥散进入水体中,因此,这种投喂方式会迅速增加水体中有机污染及无机盐的含量,导致水质败坏。所以采取这种投喂方式,需要每天换水,而且需要每天将池底的残剩饲料清除,往往采取全池换水的方式。又因为每天换水,生物净化几乎来不及发挥作用,所以,这样喂养金鱼往往采用没有循环过滤系统的鱼池,这样还可以减少循环过滤系统的材料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增大了每个鱼池的实际养殖面积(因为循环过滤系统是要占有池内空间的)。同时,为避免全池换水、清扫或冲洗池底对幼鱼造成伤害,养殖场通常在每一排幼鱼池中留一个空池,换水时采取“倒池”(即换池)的方式,先排掉大部分水,然后将幼鱼捕捉起放入另一个加好水的空池,接着清洗鱼池,加好水后再把下一个鱼池的鱼倒过来。用“倒池”的办法换水,在过去是很普遍的,甚至多数鱼场都这么干,但是这种方法会增加鱼病传播的风险,而且水质、水温起伏较大,对金鱼的健康有较大威胁,现在越来越多的鱼场已经不再采用。

还有一种饲喂方式,即用粉状饲料(常用的是鳗鱼饲料)做成面团状,沿池四周每隔一段距离投放1个,饲料团要做得松紧适度,既要让金鱼很容易咬下来(金鱼没有门牙,它的嘴本来是适合吞食的,只有松软的东西它才能咬得进嘴里),同时又不能轻易被水泡散了。每天喂2~3次,日粮按鱼总体重的5%~8%计算。水质管理与投喂沉性颗粒饲料时相同。面团式投喂方式适合金鱼各生长阶段。采用这种饲喂方式时,水质管理与投喂沉性颗粒饲料相同。

(5)鱼情观察

鱼情观察是金鱼养殖管理中的重要活动,其内容是观察鱼的状态以及由此反映的其他如水质、养殖密度等问题。一般天亮后至投喂第一餐之前、傍晚收工前一天两次巡视全场,这是定时鱼情观察,其他时间可不定时观察鱼情。观察时首先看金鱼是不是健康。健康的金鱼平时都在池底活动、觅食,游泳不急不慢,接近喂食时间见到人会一起涌来,很急切地想得到食物的样子;有病的金鱼外观表现为身体表面缺少光泽,体色黯然或体表黏膜发白,或身上有炎症、出血点等,在行为上表现为游泳有气无力或呈挣扎状,贴近池边或池角,身体失衡,无食欲。

发现死鱼要及时捞走,做无害化处理(所谓无害化处理就是杜绝病害传播及污染环境的一种处理方式,鱼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焚烧、撒生石灰深埋等)。发现病鱼要捞出、隔离、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下一步处理。

(6)调整密度

随着金鱼的成长,单位面积水面所能养殖的金鱼数量下降,因此实际养殖密度应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使金鱼始终有成长的空间。体长3~5厘米的幼鱼阶段,总共历时1个月左右,一般在中途即放养半个月后调整密度,到体长5厘米时结合幼鱼挑选再调整一次。

调整密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增加养殖面积,二是减少养殖数量。幼鱼养殖中途挑选时,由于一些特征性状还在发育中,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所以淘汰的数量不是很多,如果无法增加养殖面积,恐怕要忍痛割爱,处理掉一部分正常的幼鱼。

(7)淘汰残次鱼

幼鱼阶段日常管理中,特别是换水和调整密度时,发现残次鱼应立即淘汰。

(8)终极遴选

金鱼长到体长5厘米左右(不同品种不完全一样,取决于形态特征发育稳定的时间),经过严格挑选后,进入下一阶段即商品鱼养殖阶段。之所以称为“终极遴选”,不是以后不再挑选了,而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淘汰。这一次的遴选有两个内容,一是淘汰不合格的鱼,二是按规格大小分成不同组别。

这次遴选在操作手法上与鱼苗培育阶段结束时(体长大约3厘米)的挑选基本一样,用柔软的密网布(尼龙或维尼纶网布)制作的长网箱装载待挑选的鱼,进行手工挑选。合格的幼鱼要分成2~3个规格,每一种规格要占用单独一个网箱或一格网箱,淘汰的鱼另用其他容器暂放。

此次挑选比上一次更严格,不但要淘汰畸形的、伤残的、单尾的个体,原始体色的、品种特征不符或不显著的个体也要淘汰。

2.当年商品鱼养殖阶段

此阶段养殖管理基本与幼鱼培育阶段相似,有些细节有所不同。

由于这个阶段淘汰的比例比较低,养殖密度不会因为淘汰少量的鱼而得到自然疏减,那么,成长一段时间后,鱼长大了,要么处理掉一批鱼,要么增加养殖面积。实际上,养殖中途增加养殖面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养殖场一般都在这个阶段把所有的水面都用上,而不会刻意留下一些水面,等金鱼长大、需要疏减养殖密度时才使用。所以,一般养殖场在养殖密度控制调整方面采取的策略是开始放养时密度小一些,先预留生长空间,养殖中期将金鱼分级,将等级较低的金鱼提前出售,为高等级鱼空出生长空间。

此阶段养殖场地一般为水泥池,池的规格可以比较大,最大可达100米2。蓄水深度随鱼的生长及气温升高缓慢增加,一般最深50厘米,有些品种达到60厘米。

养殖池最好采用自带过滤间隔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采用该养殖系统养金鱼能节省养殖用水、大幅度降低劳动量,也有利于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减少金鱼受伤、染病的概率,有利于金鱼的健康成长。

金鱼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如下: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整体框架如图: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过滤间隔一般采用下图模式: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

金鱼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过滤池占鱼池总面积的1/8~1/5,过滤间隔内填充的过滤材料一般以毛刷为主,进水端用大块的生化棉封挡,使循环水先经生化棉滤除大部分悬浮物质然后才能进入过滤材料区,这样更能及早将悬浮物质从水体移除,减少污染量,减轻过滤系统的负担。

紫外灯在金鱼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中一般不用,因为藻类在金鱼池适度繁衍有利于金鱼生长,而紫外灯的主要功用就是杀灭藻类。但是安装紫外灯备用也未尝不可,疫病发生时开启紫外灯杀菌有利于控制疫情。

循环净化系统能将水体中的氨(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组胺、氨基酸等自然分解后的主要产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硝酸根离子,维持水质的稳定。在循环净化系统中,一般包括物理过滤和生物净化两部分,生物净化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硝化细菌完成的两个短程硝化反应,将养殖水中主要有害物质氨,先转化为亚硝酸根,再转化为对水生动物毒害作用微弱的硝酸根离子,是生物净化的工作机理。

硝化菌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亚硝化菌,其功能是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另一类为硝化菌,其功能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一般是一起出现,共同完成硝化反应,这两种细菌有一些共同特点,即都是好氧菌、固着菌。所谓好氧菌,是指那些生活在有氧环境并且生命活动需要耗氧的细菌;与之相反的是厌氧菌,厌氧菌不仅不需要氧气,甚至在有氧环境无法生存繁衍。所谓固着菌,是指那些需要固着于物体表面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菌,与之相对的是悬浮菌,它们可以悬浮于液体中正常进行生命活动。

硝化菌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我们当需要利用硝化菌进行生物净化时,第一必须为它们提供可以固着、依附的物体,即过滤材料;第二需要循环水,只有不断把水送到硝化菌面前,才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以及需要其处理的污染物质氨及半成品亚硝酸根,然后把处理过的水送回鱼类活动区,才能发挥硝化菌的净化功能。已有科学实验证明,过滤材料的总表面积越大,硝化菌就越多,循环净化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就越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水的循环率越高,系统的净化能力也越强。我们可以把循环净化系统想象成现代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硝化菌就是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人,车间面积越大、装配工人越多,总工作能力也越高,而运输装配元器件的传送带相当于净化系统中的流水,在工人的工作能力可及的范围内,传送越快工作总能力越高,传送越慢工作能力越弱。

在循环净化系统中,常用的过滤材料有河沙、珊瑚沙、沸石、麦饭石、活性炭、瓷环、火山石、细孔陶环、生化塑料球、海绵、生化棉(实质与服装上所用的化纤人造棉无异)、过滤毛刷、破旧渔网等。金鱼的单池循环净化养殖系统所用的主要过滤材料是毛刷或破旧渔网,辅助性过滤材料是生化棉板。珊瑚沙、瓷环、细孔陶环、火山石等材料比表面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的内外总表面积,比表面积=总表面积/体积)高,但存在材质松脆容易损坏、内孔微细容易堵塞的问题。而河沙、沸石、麦饭石存在无孔隙,比表面积小,大量堆积时容易堵塞水流等问题,都不宜用于水泥池这样大型的过滤系统中。

金鱼养殖水的净化也可以采取循环过滤之外的方式,这其中最常见的是用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而且光合细菌还可以部分地作为金鱼的食物。据研究,金鱼池中泼洒光合细菌,能提高金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金鱼发病率。但是光合细菌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用于自身的成长,处理氨氮的效率远低于硝化细菌,而且光合细菌吸收氨氮越多,自身繁衍的数量就越多,数量越多,死亡的量就越多,死亡的光合细菌很快又将氨氮释放到水里,所以用光合细菌净化水体时,需要频繁地排污、换水。

当年商品鱼养殖阶段生长高峰处在夏季,阳光强烈,气温,水温都是一年中最高的,一定要注意防晒,露天鱼池要用遮阴篷遮盖,遮阳网的遮光率一般不小于80%。

投喂的饲料一般以浮性颗粒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3次,13:00~16:00水表层温度最高,此时投喂对金鱼不利,特别容易造成烫尾(南方称为“烧尾”)。每隔几天最好补充一些青饲料,如能获得活体红虫,则可作为优先选择的饲料。

鱼情观察与幼鱼阶段类似,主要是观察鱼的状态以及由此反映的其他如水质、养殖密度等问题,不过这一阶段,养殖密度的调整没有鱼苗和幼鱼阶段那么频繁。观察鱼情时发现问题采取的处理办法与幼鱼阶段相同。

秋季金鱼体长的增长略有减缓,但却是育肥和扬色的关键时期。中原及长江流域地区8月下旬进入真正的秋季,日照时间缩短、强度下降,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水温比夏季明显下降。此时可拆除或逐渐收起遮阳网,停止循环过滤系统,让池水慢慢转绿,采用蛋白质含量较高(不低于35%)的浮性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4餐,每餐喂十分饱。每2~3天清理一下池底积淀的粪便残饵。如果采用倒池的方法清池,则保留鱼池中上层水,排除底层水和粪便残饵。

水温下降到20℃以下时,应减少投饵量和投喂次数,每天10:00和16:30投喂2次即可。同时,开始采取保温措施,延缓水温下降速度,尽量保持较高的水温,使金鱼有更长的生长期,长到更大。

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投喂改为每天1次。同时,这个时间节点也是金鱼大批出货的时间,当年金鱼从这时开始陆续出货。在这个时间节点,金鱼养殖场一般要做的事情是:分级归类、保温设施的准备、并池、出货。

对于金鱼的分级,我国已出台一些品种门类的行业标准,包括已颁布实施的《金鱼分级 狮头》(SC/T5701—2014)、《金鱼分级 琉金》(SC/T5702—2014)、《金鱼分级 蝶尾》(SC/T5704—2016)、《金鱼分级 龙睛》(SC/T5705—2016)等,以及即将颁布实施的《金鱼分级 珍珠鳞类》,建议金鱼养殖场在金鱼分级时尽可能采用这些行业标准,特别是出货前的分级,采用行业标准不但有利于保障养殖场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金鱼产业的发展。

对于尚未颁布分级标准的门类,养殖场一方面可以参考类似品种门类的分级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先进行市场调查、与同行及销售商交流探讨,制定一个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再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分级。根据笔者多年来市场调研及起草标准取得的经验,金鱼的分级标准主要指标是体形、头、尾,特殊品种重点考虑特征性因素,比如龙睛要考虑眼睛的形态和比例,水泡眼要强调水泡的比例和对称性等。

金鱼是广温性鱼类,即使鱼池表面结冰,池里的金鱼也不会冻死。但是水温过低对金鱼有害,水温低于10℃金鱼基本停止生长,并且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水霉、鳔囊炎、寄生虫等疾病,还会发生冻伤、掉鳞等非病原性伤病,所以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将待售的以及准备继续养殖的金鱼保护起来。

常见的保温设施是温棚,有时也有用固定建筑的温室的,但温室成本太高,不是金鱼越冬的主要方式。一般采用钢架覆盖塑料薄膜的温棚,理想的位置是建筑物的南面,即避风向阳的位置。北方冬季降雪的地域,棚顶斜度要大些,避免被积雪压垮。

搭建温棚前可以根据留存金鱼的数量估算需要的温棚面积,或者确定温棚面积后估算其承载越冬金鱼的数量,因为越冬时金鱼的养殖密度可远远高于生长季节,一般而言,以水温25℃为标准密度,温度每下降5℃,养殖密度加倍,水温10℃时放养密度为标准的8倍左右。

越冬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每天巡查一次,管理内容有:薄膜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防止破损扩大;晴天水温升高时适当投饵;水质变差时适当换水,换水时要避免水温骤降幅度超过3℃;发现疾病及时处理。

3.大金鱼的养殖

所谓大金鱼,是指1周岁以上的金鱼。

大金鱼的养殖管理与后备亲鱼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主要有3点:一是在操作中,不要用手操网捞鱼,要用手捉;二是达不到一级质量标准的鱼不宜作为大金鱼养殖;三是出现严重外伤以后不要指望金鱼能恢复到不留痕迹,除非是掉几片鳞片这样的小伤,其他的明显外伤必定使金鱼“破相”,等级降低,因此伤愈之后趁早卖掉为好。

一尾顶级的大金鱼来之不易,因为养殖的时间越长,发生疾病或外伤导致“破相”残次的概率就越高,而且养殖的第二年、第三年发生伤病的概率比第一年还要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变异器官是金鱼全身最脆弱的地方,导致金鱼伤残“破相”,直接造成等级下降的往往是这些变异器官的损伤,比如狮头、虎头品种的头瘤缺损,水泡眼类的水泡破裂,龙睛品种的眼睛受伤,各品种尾鳍的断裂、折断或扭曲等。第一年,到年底分级时,金鱼的变异才出现5~6个月时间,变异完成才2~3个月;第二年、第三年金鱼的特征性变异器官比第一年大得多,一年时间内出现伤病的可能性比2~3个月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2龄金鱼比1龄金鱼贵十几倍,养殖场却仍然以1龄金鱼为主要产品(占产品数量的90%以上)的原因。

相关推荐

三、常见疾病的防治

三、常见疾病的防治(一)细菌性疾病金鱼的疾病中,以细菌性疾病的种类最多,危害最大,在此介绍一些较常见的疾病。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柱状曲桡杆菌。【 …

二、金鱼的繁殖

二、金鱼的繁殖 金鱼起源于鲫鱼,与野生的鲫鱼属同一物种,属鲤形目鲤科鲫属,其繁殖习性仍与其祖先鲫鱼一样,主要特征是:一周年即可性成熟(实际仅8个月),卵巢 …

分享到朋友圈

三、金鱼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