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肉羊常见疾病与防治

§§§第一节羊舍卫生
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净化周围环境,要保持羊的圈舍的清洁、干燥;做到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并将其堆积发酵;饲草、饲料要保持新鲜,防止变质发霉;要用固定的牧业井,或用流动的河水作为饮用水,有的条件好的,可以建立自动卫生饮水处,要定期清洗水槽给水的地方,保证每天更换清水;此外还应注意防治鼠害及消灭蚊蝇等。
一般情况下,每年对羊舍清洗2次,春、秋各1次。要分两步进行清洗: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消毒,常用消毒液有5%~20%漂白粉溶液、10%~20%石灰乳、5%来苏水、20%草木灰水、2%~4%氢氧化钠溶液和4%甲醛溶液等。要在产羔前对产房进行1次消毒。要将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放在病羊舍、隔离羊舍的出入口处,用10%克辽林溶液或2%~4%氢氧化钠消毒液进行消毒。
§§§第二节肉羊的主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体内寄生虫病
(一)肺丝虫病
羊的肺丝虫病是由各种小型肺丝虫或丝状网尾线虫(大型肺丝虫)引起的。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或肺实质内寄生。羔羊比成年羊更易感染。
1.临床症状
通常以慢性过程出现,多呈胸膜炎或肺炎症状。
病羊开始时出现短的干咳,以后频繁咳嗽而强烈,精神不振;有时会从鼻孔流出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羊只消瘦,食欲缺乏,眼睑、唇、下颌、腹下、胸及四肢都会出现水肿,病羊往往会因为体弱而继发感染死亡。
2.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加强饲养管理。在流行区,每年在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采用药物预防:酚噻嗪,混入饲料内服用,成羊1克,羔羊0.5克,隔日喂一次,共喂3次。为了杀死幼虫和虫卵,将粪便堆积发酵。有条件的可以将羊转移到清洁的牧区。
3.治疗方法
1%盐酸依米丁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3毫克,肌肉注射,连用2次。
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一次口服;亦可每千克体重5~6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
稀碘溶液(碘片1个、碘化钾1.5克、蒸馏水1500毫升),气管注射,每侧用量为:羔羊8毫升、1周岁羊10毫升、成年羊15毫升。
敌百虫(美曲膦酯),每千克体重0.015克,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
氰乙酰肼,可按羊体重每千克取15毫克用蒸馏水配成25%的溶液做皮下或肌肉注射,成年羊用量一次最多不能超过1克。还可按羊体重每千克取17.5毫克混于饲料中喂给,也可加水灌服。
(二)羊肝片吸虫病
该病是由肝片吸虫在羊的肝脏胆管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病。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囊炎是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常在多雨温暖的季节里发病,秋季往往会出现严重感染,在潮湿的年份则夏秋两季都会发生。长期在沼泽地带和潮湿牧地放牧的羊只,常会出现严重感染。
临床上患该病的绵羊要多于山羊。
1.临床症状
感染强度、动物健康状况、年龄及感染后的饲养管理条件等,决定了该病临床症状的表现程度,通常有大约50条虫时,出现的症状就会比较明显。如果成年羊体内有少数虫体寄生,往往不表现病状;但对羔羊来说,即使体内寄生的虫体不多,也可能呈现极其有害的作用。
(1)急性型病状
受到严重感染的羊只,会出现急性症状。病羊表现为食欲减退、虚弱和容易疲倦、轻度发热,放牧时离群落后。
有的出现黄疸、腹膜炎、腹泻等症状。有的肝区有压痛表现,叩诊可发现肝脏浊音区扩大,还可以摸到增厚的肝脏边缘。发病后黏膜苍白,迅速贫血,有的患羊会在几天后就死亡。
(2)慢性型病状
表现为黏膜苍白,贫血逐渐加重,眼睑、颌下、腹下及胸下都会发生水肿,并逐渐严重,出现腹水和胸水现象。
病羊消瘦,食欲消失,毛干易断。母羊患病后,乳汁稀薄;怀孕的母羊患病后会流产,临死前出现下痢。
2.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
驱虫是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该病在各地流行的特点来确定驱虫的时间,在我国北部地区,应每年进行两次驱虫,一次在冬末春初,可以减少动物在放牧时散播病原;另一次在秋末冬初,主要是预防动物冬季发病。
注意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
对于放牧育肥的羊只,要经常更换放牧地。
应将家畜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
3.治疗方法
硝氯酚,对60天以上的大片形吸虫有100%的驱虫效果,4~6毫克/千克体重,该药不溶于水,可用片剂口服,或拌于精料中喂服。该药用量小、毒性低、疗效高,是较好的驱片形吸虫药物。
硫溴酚,山羊30~40毫克/千克体重,绵羊50~60毫克/千克体重,均一次内服。该药疗效高、毒性低,对杀灭寄生的幼虫有一定效果。
阿苯达唑(抗蠕敏),18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效果良好,对怀孕母羊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三)羊鼻蝇蛆病
该病是由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寄生着羊狂蝇的幼虫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病羊呈现额窦炎和慢性鼻窦炎症状。该病常见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区。
1.病原
羊鼻蝇出现在春季到秋季期间,形似蜜蜂,在夏季最多,往往在炎热天气有活跃表现。雌蝇在羊的鼻孔周围产下幼虫,之后就会死亡。幼虫就会爬进鼻腔、鼻窦、额窦等处,有少数能进到颅腔内,发育为第2期幼虫,2期幼虫仍在原处停留,继续发育为第3期幼虫。幼虫一般需要寄生在鼻腔内9~10个月,到第二年的春季,成熟后的幼虫就会向鼻孔爬出。当羊打喷嚏时,就将其喷落到地上,它会钻入粪堆或表土中化成蛹,经1~2个月后,蛹会羽化为成蝇。成蝇的寿命不超过3周。
2.临床症状
在成蝇对羊鼻孔侵袭产幼虫时,往往会对羊群产生强烈的骚扰,对羊的休息和采食产生较大影响。山羊受害较轻,绵羊受害较重。
幼虫在羊的鼻腔等处爬行时,会以小刺和口钩对鼻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发炎。刚开始,病羊流清鼻液,后期就成脓性鼻液,有时甚至带血。鼻液在鼻孔周围干涸后会形成硬痂,使病羊呼吸困难。所以通常患病羊常会摩擦鼻孔,头,磨牙,打喷嚏,严重时会使其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有时个别幼虫进入颅腔近处,对颅骨造成损伤,甚至损伤脑膜。病羊会经常强烈头,歪斜头部,逐渐运动失调且向一侧旋转。
3.预防措施
发现患有鼻蝇幼虫病的羊要及时进行治疗,并将喷出的幼虫消灭。
每年最好有计划地在夏秋季节进行驱虫工作,把配成了1%~2%的敌百虫(美曲膦酯)水溶液,向每一侧鼻孔内注入5~10毫升。可用注射器注药,装一胶管于前端,给药时使羊仰卧,使头与地面成45度角,或将羊头抬高,使下颌与地面平行,再将胶管插入鼻孔,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使羊保持片刻原姿势,然后放开。
4.治疗方法
敌百虫(美曲膦酯),在流行地区,绵羊按0.1克/千克体重,山羊按0.075克/千克体重,将敌百虫配成水溶液,颈部皮下注射。
为防止引起注射局部发生不良反应,可在敌百虫液中加入适量的2%普鲁卡因。
伊维菌素或爱比菌素,每年蚊虫活动季节一结束,按0.2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地预防羊鼻蝇蛆病。也可用于治疗。
2%来苏儿液冲洗鼻腔,用喷雾器向鼻孔内喷洒。
80%的敌敌畏乳剂喷雾,可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或气雾枪使药液雾化,也可加热雾化(加热器可选用农用平板大铁锹),每立方米体积用1毫升,使羊吸雾15~30分钟,有很好的效果。
百部3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50毫升,每次取药液30毫升,每天2次,用不带针头的针筒,往羊的鼻腔内注入。
(四)羊球虫病
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肠炎性的原虫病。每个品种的山羊、绵羊对该病都有易感性。羔羊最易感染而且症状严重,死亡率也高,而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
1.病原
在山羊和绵羊体内寄生的艾美耳球虫有多种,其中浮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阿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错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后段)和雅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小肠后段、盲肠和结肠)4种的致病力较强。
2.临床症状
病羊食欲减退或消失,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渴欲增加,腹泻,常有血液和脱落的上皮夹杂在粪便中,粪恶臭,含大量卵囊。常见病羊被毛脱落,肚胀,眼和鼻的黏膜有卡他炎症。迅速消瘦,常发生死亡,通常在10%~25%的死亡率,有时甚至高达80%。急性需要经过2~7天,慢性者能延及数周。春、夏、秋三季为本病的流行季节,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感染率的高低也各不相同。如果夏季突然更换饲料,往往会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潮湿的羊圈中饲养或在低湿的牧场上放牧都很容易感染。症状表现最明显的是1岁以内的小羊。
3.预防措施
应当在流行地区采取消毒、治疗、隔离等综合性措施。应该将成年羊与羔羊分开饲养,因为成年羊多半是带虫者。
一旦发现病羊,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要保持羊舍的干燥;要清除粪便,将垫草和粪便等污秽物进行集中生物热发酵处理。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
4.治疗方法
磺胺二甲基嘧啶,第一天0.2克/千克,以后改为0.1克/千克,连用4天。
氨丙啉,剂量20毫克/千克体重,连喂4~5天。
莫能霉素,添加22毫克/千克于山羊饲料内,连喂7~10天。
(五)羊焦虫病
是由羊血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内寄生的羊泰勒焦虫(梨形虫)引起的,焦虫以渗透的方式吸取营养。焦虫病死亡率高,症状严重,往往对养羊业造成的损失很大。羊泰勒焦虫病多见于我国北方。
1.病原
寄生在网状内皮系统细胞里虫体为形成石榴状的柯赫氏蓝体,而寄生在红细胞里的泰勒焦虫虫体形态为环形、椭圆形、逗点状和杆状等。该病是通过硬蜱传播的。
2.临床症状
患病之初羊的体温会高达39~41摄氏度,呈稽留热且食欲减退,病羊在中后期喜欢啃一些异物或土等,逐渐减少反刍次数以至停止,常流涎、磨牙。本病的特征为体表淋巴结肿胀,大多数病羊鼠蹊和肩前淋巴结硬肿疼痛。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颤抖,结膜苍白,低头闭目,行走无力,表现极为痛苦。后期头颈弯曲,卧地不起,食欲废绝,呻吟。往往在发病后的一周左右死亡。
3.预防措施
灭蜱是对羊焦虫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每年在蜱大量出现之时,用敌百虫(美曲膦酯)3%~5%的溶液进行药浴,每次药浴面积为体表的1/2或1/3,隔日进行1次,直到驱净为止。另外,要定期对圈舍喷洒敌百虫溶液。
4.治疗方法
用血虫净(5~7毫克/千克体重)用蒸馏水配成7%溶液分点臀部或颈部深层肌肉注射,发病羊每日1次,连用3次,未发病羊每日1次,连用2次;或用焦虫散治疗,此药为片剂,每30千克体重口服1片,连用3~4次,每日1次;此外,可用抗焦虫素。
二、体外寄生虫病
(一)羊疥螨病
俗称疥螨,是由羊(尤其是山羊)的皮肤上所寄生的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病。病畜表现出皮肤变厚、脱毛、剧痒和消瘦等主要特征。感染严重时,会降低羊的生产性能,甚至导致死亡,给养羊业带来较大损失。
1.病原
羊疥螨是该病的病原。疥螨的发育史包括卵、幼虫、稚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它是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雄虫和雌虫在皮下掘隧道,在整个隧道中,每隔一定距离就留有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供幼虫外出及空气流通。雌虫挖隧道的同时会产卵,虫卵孵出幼虫,离开原有隧道后,幼虫另开新道,并在新隧道中蜕皮变为稚虫。稚虫也同样挖掘窄浅的隧道,并在其中蜕皮变为成虫。
成虫身体似龟状,呈圆形,腹面扁平,背面隆起,躯体腹面有4对短而粗的足,肉眼看不到虫体。一般疥螨病在阴湿寒冷的冬季比较严重。在夏季,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天气干燥的环境,病势随即减轻,但动物仍为带虫者。
2.临床症状
开始多在嘴唇、口角周围、鼻子边缘及耳朵根部发生,严重时会蔓延到整个头部、颈部的皮肤,这些部位的皮肤会病变成干枯的灰白色。病羊的局部发痒,常在墙角、柱栏等处磨蹭或用后肢搔痒。数日后,患部皮肤上会有针头大小的结节出现,随后形成脓疮或水泡。当脓疮及水泡破溃后,结成痂皮。病情严重时会导致食欲减退,生长停滞,部分体毛脱落,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除通过临床观察进行诊断外,还可镜检有无虫体。在患病皮肤和健康皮肤交界处刮取患部,一定要深刮,直到见血为止。将少量的甘油水等量混合液或液状石蜡,滴加在最后刮下的皮屑里,将之放到载玻片上,用低倍镜检查,可发现活螨。或者在试管中放入刮取的皮屑,然后将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加入其中,煮沸数分钟,或浸泡2小时,然后离心沉淀。之后镜检沉渣,可以看到虫体。
3.预防措施
羊舍要保持干燥、透光和通风,羊群不能过于密集。
引进羊时应注意有无隐性患羊存在。一般情况下,对引进羊用药治疗后,经一段时间的观察确无螨病时,再行并群。
经常注意羊群中有无发痒和掉毛的个体,如有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迅速查明原因。发现患畜及时治疗。
定期预防性治疗。 4.治疗方法
药浴,可选用0.5%~1%敌百虫(美曲膦酯)溶液,0.05%蝇毒磷乳剂水溶液,或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该法适用于病羊较多且气候温暖的季节。如秋末进行,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于螨净是目前治疗疥癣病的理想药物。药浴时,药液要搅拌均匀,浓度要准确。
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剂量0.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用烟叶1500克、辣椒500克、水1500~2500毫升,混合后煮沸,煮至500~1000毫升,将粗渣滤去,使用时加温到60~70摄氏度,在患处涂擦,每天1次,连用7天。
(二)羊痒螨病
是由绵羊的皮肤表面寄生的疥螨科痒螨属的痒螨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是重要的螨病之一,可以接触性传染。
1.病原
痒螨在皮肤表面寄生,不挖掘隧道。痒螨离开宿主体以后,仍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它抵抗不利于其生活的各种因素的能力要比疥螨强。痒螨对宿主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常在病变部和健康皮肤的交界处聚集。阴暗、潮湿、拥挤的厩舍常会恶化病情,夏季对螨比较不利,绵羊剪毛后,会降低皮肤表面的湿度,由于空气流通较好,日照增强,就会使它潜入眼下窝、耳壳、会阴部、阴囊部的附近、尾根下和蹄间隙等处,这时的病羊就转为了潜伏型痒螨病。
2.临床症状
容易导致病变部的被毛脱落,绵羊的痒螨病多在有长毛的部位发生,开始可能局限于背部或臀部,之后在体侧部蔓延。患部奇痒,常用后肢搔抓患部,或在墙壁、木桩、石块等物体上磨蹭。最初会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结节在患部皮肤出现,继而形成脓疱和水疱。患部有很多渗出液,致使皮肤表面湿润,最后有浅黄色脂肪样的痂皮凝结而成。有些患部的皮肤会逐渐增厚、变硬,形成龟裂。
在患病的羊群中,首先会观察到有些羊只躯体下部不洁,身上的毛结成束,有零散的毛束或毛团在身上悬垂着,呈现被毛褴褛的外观,之后毛束会逐渐大批脱落,最后成为裸露皮肤的病羊。病羊营养高度衰竭,贫血严重,可能在寒冷季节里大批死亡。
如果根据患羊的症状,疑为本病,就可用手持放大镜观察或用肉眼观察患部,找到痒螨即可诊断为本病。同时,用于诊断疥螨病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痒螨病。
3.预防措施
可参阅羊疥螨病部分。
4.治疗方法
可参阅羊疥螨病部分。
用干燥粉剂。痒螨在缺乏湿气的情况下,容易死亡,因此用干燥粉剂撒布在患部,对羊痒螨的疗效很好。一般采用石灰硫黄合剂,其配方:升华硫黄(或硫黄粉)30份,石灰粉30份,漂白粉30份。
用油膏涂擦。将食盐、百草霜和桐油各100克,混合后调匀,在患处涂擦;或升华硫黄15克,凡士林85克,制成软膏,分别在患部涂擦。
(三)硬蜱
硬蜱俗称草爬子和狗豆子,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硬蜱科,是寄生于羊体表的一种外寄生虫。该科的硬蜱属、血蜱属(盲蜱属)、革蜱属(矩头蜱屑)、牛蜱属(方头蜱属)、扇头蜱属和璃眼蜱属6个属在兽医学上有意义。硬蜱科的蜱是家畜体表的一种吸血性的外寄生虫,全部营寄生生活。绝大多数硬蜱生活在野外,尤其是未经开垦的草地和山林,畜舍或畜圈周围也会有少数寄居。硬蜱一般多寄生在宿主皮薄毛少而且不易受扰动的部位。于山区放牧的羊只在冬春季节容易感染此病。
1.病原
雄蜱吸饱血后,大小变化不大;雌虫吸饱血后形如蓖麻子,呈红褐色或暗红色。硬蜱要经过卵、幼虫、稚虫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雌蜱把卵产在乱石块中或地面,卵淡褐色,圆形,很小,通常孵化为幼虫要经过2~3周或1个月以上。幼虫会爬到草尖等待,当有宿主经过时,就会顺势爬到宿主体。经过2~7天幼虫吸饱血后,会在原宿主体或落到地上蜕变成稚虫。稚虫会再爬到另外宿主体上,或仍留在原宿主体上吸血,吸饱了血的稚虫,会在宿主体上蜕变为成虫,或落到地上变为成虫,成虫在原宿主体上或再爬到另一宿主体上吸血。
雄蜱在交配后会很快死亡,雌蜱吸饱血后,会从宿主体落到地上,爬到墙缝内或石块底下或者阴暗潮湿处产卵,通常需要20~30天的产卵期,1个雌蜱能产生1万~1.5万个虫卵。产完卵后的雌蜱,会萎缩死亡。根据种类和获得宿主的情况不同,从卵发育到成蜱的时间也不同,可由3个月至1年,甚至1年以上。
在各个发育阶段的硬蜱有长期耐饥饿的习性。通常幼虫能耐1个月以上的饥饿。稚虫和成虫能耐半年或1年以上。
2.临床症状
硬蜱在羊体表寄生,主要在皮薄毛较少的地方寄生,尤其以耳部较多。硬蜱能在吸血时对皮肤造成机械的损伤,使寄生部位痛痒,导致家畜摩擦、啃咬及骚扰不安。在硬蜱的固着处会造成伤口,继而引起皮肤发炎、皮脂腺炎、毛囊炎等。当寄生过多时,会引起家畜的贫血,发育不良,消瘦,从而降低皮毛的质量,使产乳量下降。
3.预防措施
硬蜱是羊焦虫病的传播者,此外,还能传播细菌性疾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野兔热等)和病毒性疾病以及立克次氏体病(如Q热等)。因此,对硬蜱的防治在预防羊和人类的某些疾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灭畜舍的硬蜱,可将木桩和柱栏等用敌敌畏或敌百虫(美曲膦酯)水溶液喷洒。也可对羊体和羊舍用溴氰菊酯喷洒。
为防止外来羊带进或有蜱寄生的羊带出硬蜱,要对引进的或输出的羊均进行检查和灭蜱处理。
改变自然环境条件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硬蜱最好的办法,由于大多数硬蜱都在荒野中生活,如果创造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其生活,如消除杂草,劈山造林,将经济价值不大的灌木丛砍掉,栽培牧草和作物,改良土壤等,这样既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消灭硬蜱。
4.治疗方法
(1)机械法灭蜱
将羊体上的硬蜱用手捉去。这种方法只能用作辅助方法或用于少量硬蜱寄生时。捉蜱时手要垂直于动物的皮肤,把硬蜱向上拔出,这样才能使畜体内寄生的虫体完全脱离出来,不然很容易将硬蜱拔断,将口器留在畜体皮下,从而使局部发生炎症。
(2)药物灭蜱
可采用0.33%敌敌畏水溶液(即50%的敌敌畏原液1份加上水150份)或有机磷类药物0.2%~0.5%敌百虫(美曲膦酯)水溶液喷洒或洗刷羊体,每半个月用药一次,此方法在温暖的季节适用。维菌素和菊酯类药物对蜱均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第三节肉羊的主要传染病及防治
(一)炭疽病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在病羊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菌,所以病羊是主要传染源。如果对病尸处理不当,病尸上的炭疽杆菌就会形成芽孢并对土壤、水源、牧地等进行污染,吃了被污染的饲草和饮用水的羊就会被感染。本病常在夏季雨后发生,多为散发,在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有可能年年发病。
1.症状
一般情况需要1~5天的潜伏期,有的能达到14天。
患羊表现为摆、磨牙、全身战栗,呼吸困难、昏迷,口、鼻有血色泡沫流出,阴道、肛门都会有血液流出,且血不易凝固,数分钟后就会死亡。病情缓和时,行走摆、兴奋不安,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眼黏膜发绀,后期天然孔出血,全身痉挛,数小时内即可死亡。
2.防治措施
对经常发生炭疽的地区,每年用第二号炭疽芽孢苗或无毒炭疽芽孢苗(对山羊毒力较强,不宜使用)作预防注射。
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将病羊及时隔离,要将被污染的用具、地面及羊舍进行彻底消毒,可用2%漂白粉或10%热碱水连续消毒3次,每次间隔1小时。用青霉素对同群的未发病羊连续注射3天进行预防。要深埋尸体,应将被污染的地面铲除并与尸体一起埋掉;严禁解剖病死尸体、剥皮吃肉。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对病羊进行治疗。
通常绵羊和山羊的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对病程缓和的病羊进行治疗:可使用抗炭疽血清静脉或皮下注射对患病初期的羊治疗,40~80毫升/羊次,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每隔8小时注射一次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连续2~3天。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二)布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侵害,会引起公羊睾丸炎,母羊发生流产、不育等。布氏杆菌能在皮毛上、水中和土壤里存活几个月,一般的消毒药能将本病菌在数分钟内杀死。接羔时的伤口侵入是人感染此病的主要途径。疫苗不可治疗只能预防,终身携带。
1.症状
带病体为隐性感染。患病公羊表现为睾丸、关节肿胀和不育,少数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患病母羊会在妊娠末期流产,严重时能达到40%~70%。
2.防治措施
该病没有治疗价值,如果感染应马上淘汰。应每年对羊群净化并进行定期检疫,定期接种布氏杆菌疫苗,要及时隔离已经发现的病羊,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让健康羊与之接触。对被污染的用具和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应将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深埋。要对新买进的羊进行检疫,隔离观察半个月,无病后方可入群。
(三)破伤风
本病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又称脐带风、锁口风。
1.症状
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创内的病原体在因伤口小而深、伤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发生坏死,而导致创内缺氧时,容易产生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刺激而发病。常见于断脐、分娩、外伤及去势等处理不当而感染发病。病羊起卧困难,四肢逐渐僵直,全身肌肉僵硬,精神呆滞,角弓反张,头颈伸直,牙关紧闭,流涎吐沫。一般情况体温都正常,只在临死前上升至42摄氏度以上,有很高的死亡率。
2.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应以防止羊发生外伤为主,一旦在剪毛时出现伤口、有外伤或断脐时都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并严格消毒。将羊放到光线稍微暗的地方,尽快找到伤口,把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排除,然后用5%~10%碘酊或3%过氧化氢液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创面周围用青霉素注射。用盐酸氯丙嗪30~50毫克肌肉注射,可以缓解痉挛。对于不能采食的病羊可以进行补糖、补液。当发生便秘时,可投服盐类泄剂或用温水灌肠。
(四)羊快疫
是主发于绵羊的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必须使用强力消毒药进行消毒(如20%漂白粉,3%~5%氢氧化钠等),因为病原菌不管在动物体内外都能产生芽孢。
1.症状
通常情况下病羊来不及表现症状,就会突然死亡。常于早晨发现死在圈舍内或在放牧时死于草场。死亡慢的表现为腹痛腹泻,磨牙抽搐,运动失调,不愿行走,最后口流带血泡沫,衰弱昏迷;病程非常短促,大多都在十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
2.防治措施
要定期对常发区注射羊快疫单苗或羊厌氧菌三联苗(羊快疫、羊猝殂、羊肠毒血症)或五联苗(另加羔羊痢疾和羊黑疫),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只,免疫期为半年以上。防止严寒袭击,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食霜冻饲料。将圈舍在病发期搬迁到地势高燥之处。
(五)羔羊大肠杆菌病
又称羔羊白痢或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羔羊急性传染病。胃肠炎或败血症是该病的病理特征。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其病原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可以使用常用消毒药将其杀死。
1.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数日龄至6周龄的羔羊身上(那波里大肠杆菌也可致3~8月龄的绵羊羔与山羊羔发病,并呈急性经过)。
通常在冬春季舍饲期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初乳不足、气候多变、圈舍潮湿等都利于该病发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天。
2~6周龄的羔羊大多容易发生败血型。体温在病初会升高,临诊常有四肢僵硬、运步失调、精神委顿、卧地磨牙、视力障碍、一肢或数肢做划水动作等神经症状,有的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会在24小时内导致羔羊死亡;2~8天的幼羔多为肠型,体温在病初升高,随之出现下痢,体温下降;病羔拱背、委顿、腹痛,偶见关节肿胀。粪便先为黄灰色,呈半液状,以后含气泡、呈液状,有时还有血液混在其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在24~36小时内死亡,病死率一般在15%~75%。
2.防治措施
改善羊舍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母羊乳头要保持清洁,及时让羔羊吮吸初乳等,也可用灭活苗或本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对妊娠母羊接种,以使羔羊获得被动免疫。
可用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和对症疗法:氯霉素10~3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按每日55~11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灌服;磺胺咪第一次1克,以后每隔6小时内服0.5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每次3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2~3次,连用2~5天;土霉素粉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灌服。 (六)羊钩端螺旋体病
是绵羊和山羊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黄疸血红蛋白尿,显著的黄疸、血尿、皮肤和黏膜出血与坏死都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放牧期间更为多见。传染的主要来源是病畜和鼠类。病畜和鼠类从尿中排菌,污染饲料和水源,可以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传给健康羊,有时也可通过结膜或上呼吸道黏膜、鼠咬伤等进行传染,间或可能通过胎内感染。
1.症状
绵羊和山羊钩端螺旋体病有4~15天的潜伏期。可将该病依照病程的不同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五种。一般急性或亚急性多见,慢性者很少。
最急性的表现为脉搏增加达90~100次/分钟,体温升高到41.5摄氏度,黏膜发黄色,尿呈红色,有下痢,呼吸加快,经12~14小时而死亡。
急性,体温高达41摄氏度,由于胃肠道弛缓而发生便秘,尿呈暗红色,眼发生结膜炎、流泪,鼻腔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流出,鼻孔周围的皮肤破裂,病期一般要持续5~10天,死亡率可达50%~70%。
亚急性,症状大体与急性者相同,只是发展比较缓慢,升高体温后,有能迅速降为正常,也可能下降后再反复升高,血色素尿及黄疸很显著,胃肠运动显著迟缓而发生严重的便秘,躯干、耳部及乳头部的皮肤发生坏死,虽然也可以痊愈,但非常缓慢,死亡率为24%~25%。
慢性,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呈现血尿和发热,病羊精神委顿,食欲减少,由于肠胃的动作迟缓而发生便秘;患病时间过久,会表现出十分消瘦,可能有些病羊会痊愈,通常病期长达3~5个月。
非典型性的症状不明显,甚至缺乏,疫群内往往有些羊只表现短暂的体温升高。
2.防治措施
不许将病畜或可疑病畜(钩端螺旋体携带者)运入羊场,经常做好灭鼠、排水工作,注意环境卫生。应对新进入场的羊只隔离检疫30天,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饮水,因此,将病羊隔离后,应将其他假定健康的羊转移到具有新饮水处的安全放牧地区。将病羊舍的粪便及污物彻底清除,用2%苛性钠或10%~20%生石灰水进行严格消毒。对于饲槽、水桶及其他日常用具,应用开水或热草木灰水处理,将粪便堆集起来,进行生物热消毒。
应该将发生了本病的羊群或牧场宣布为疫群或疫场,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当最后一只病羊痊愈30天后,对整体羊舍或牧场进行了预防消毒的情况下,才可将限制措施解除。应该有计划地在常发病地区进行鸡胚化菌苗或死菌苗或多价浓缩菌苗注射,能保持一年的免疫期。
治疗期间,要让被隔离的病羊充分休息,给其饲喂多汁饲料和绿色饲料,保证其饮水,避免受直射阳光的长期照射。根据病因,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高免血清或九一四冶进行治疗。对症治疗,可给予利尿剂乌洛托品(肾脏患病时)、缓泻剂(便秘时)或强心剂(心脏衰弱时),同时进行补液(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20%葡萄糖溶液)。
(七)肉毒梭菌中毒症
本病是由肉毒梭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又称腐肉中毒。唇、舌、咽喉等发生麻痹是其主要特征。常在雨量较多的时期发生,一般都是因为吃了发霉腐烂的谷物、干草、蔬菜或腐败的青贮饲料而受到感染。在土壤中缺乏钙、磷的地区,羊只容易发生异食癖,舔食野外有毒尸体而患病。
1.症状
病的潜伏期变化颇大,由几小时到几天不等。羊患病以后,表现有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会突然发生死亡。
急性症状表现为突然卧地不起,头向侧弯,吞咽困难,颈部、腹部和大腿肌肉松弛,然后舌尖露于口外,口流黏性唾液,食欲及饮欲消失,多数发生便秘,但体温正常,仍存在知觉和反射活动。
病情发展快的能在1天之内死亡,慢者能拖延4~5天。
慢性除有急性型的症状外,常并发肺炎,最后常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以上三种类型病例都有很高的死亡率,但也有能够自愈的,为数较少。
2.防治措施
该病以预防为主。不用腐败发霉的饲料喂羊,制作青贮饲料时不可混入动物(鼠、兔、鸟类等)尸体。对牧场、羊舍及其周围的垃圾和尸体要经常清除。
可以用类毒素在常发病地区进行预防注射,一旦有可疑病例发生,要马上停止喂食可能受污染的饲料,必要时可变换牧场。治疗时可用每毫升含1万单位的抗毒素血清,静脉或肌肉注射6万~10万单位,可使早期病羊治愈。可以采用投服泻剂或皮下注射槟榔素,进行温水灌肠,静脉输液,用胃管灌服普通水等多种方法,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可以在病初静脉注射九一四冶,根据体重大小不同,剂量为0.3~0.5克,溶于10毫升灭菌蒸馏水中应用。在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还要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对症治疗。
(八)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包括羔羊副伤寒和绵羊流产两种病,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羊流产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以母羊怀孕后期流产、羔羊急性败血症和下痢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数月,对外界的抗力较强。一般消毒药物可将其迅速杀死。
1.症状
流产型,流产或死产多在怀孕的最后2个月发生。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食,部分羊有腹泻症状。病羊产出的活羔常有腹泻,且大多数都非常衰弱,通常会在1~7天内死亡。妊娠的母羊发病后也容易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羊群暴发1次,一般可持续10~15天,有很高的病死率和流产率。
下痢型,一般都在羊羔发病,食欲减少腹泻,排黏性带血稀粪,有恶臭,体温升高达40~41摄氏度。精神沉郁,虚弱,低头弓背,继而卧地,病程1~5天死亡,有的经2周后可恢复。发病率一般为30%,病死率25%左右。
2.防治措施
对病羊隔离治疗,及时销毁流产胎儿、胎衣及污染物,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对可能受威胁的羊群,注射相应菌苗预防。
病初较为有效的是用抗血清。氯霉素是药物治疗的首选,其次是土霉素、呋喃唑酮和新霉素等。每次最好选用一种抗菌药物,如无效应立即改用其他药物,一次治疗不应超过5天。在抗菌消炎的同时,还应进行对症治疗[氯霉素:成羊10~3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羔羊每日30~5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供羊内服。硫酸新霉素:5~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1日2次。
呋喃唑酮(痢特灵):5~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1日2~3次]。
(九)羊链球菌病
羊链球菌病俗称嗓喉病冶,是由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颌下淋巴结和咽喉肿胀、大叶性肺炎、呼吸异常困难、各脏器出血、胆囊肿大是本病菌的主要特征。
1.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至41摄氏度,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呼吸困难,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常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口流混有泡沫的涎水;鼻孔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流出。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喉肿胀,部分病例舌体肿大。粪便松软,夹杂血液或黏液。
有些病例可见眼睑、口唇、面颊以及乳房部位肿胀。妊娠羊染病后会发生流产。病羊死前常有呻吟、磨牙和抽搐现象。一般为2~5天的病程。
2.防治措施
未发病的地区不要从疫区购进羊肉、皮毛产品或引入种羊,加强防疫检疫工作。常发病地区坚持免疫接种,每年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大小羊只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要在2~3周后对3月龄以下的羔羊重复接种1次,能维持半年以上的免疫期。
加强饲养管理,保膘、抓膘,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将各种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消除。要对疫区搞好隔离消毒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勿让羊群进发过病的老圈冶。
发病早期可选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内服碘胺嘧啶每次5~6克(小羊减半),用药1~3次;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1日2次,连用3天;每次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日2次,连用2~3日。
(十)羊黑疫
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又称传染性坏死肝炎。本病主要在2~4岁、营养好的绵羊身上发病,山羊也可发病。该病的发生与肝片吸虫的感染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
1.症状
病羊常见急性反应,一般临床症状还来不及表现就会突然死亡。少数呈慢性经过的病例,主要表现为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呼吸急促,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达41.5摄氏度,最后昏睡而死。
2.防治措施
首先要对肝片吸虫的感染进行控制。定期用羊厌气菌病五联苗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次5毫升。将羊圈建在干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进行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5毫升,必要时可重复一次。由于该病通常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
可对病程较长者,进行静脉、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每次50~80毫升,注射1~2次;或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
(十一)羊传染性脓疱病
是由脓疱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嘴唇、口角、鼻孔周围等处的皮肤、黏膜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厚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故又称羊口疮。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对羔羊危害重,对成年羊危害轻,死亡率为1%~15%。
康复之后的病羊发育迟缓。
1.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4~7天。发生部位主要在嘴唇、口角、鼻孔周围,其次是乳房、外阴及蹄部。发病后首先会有丘疹出现,继而形成脓疱、水疱,会有黄水从破溃流出,最后结痂,形成黑色或褐色的疣状物,将痂皮揭开后能看到脓样物质或黄水。病羊的患处发痒,会用嘴头不断在树木上或建筑物进行强行摩擦,严重时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采食困难,采食和反刍减少,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2.防治
使用消毒、杀菌、抗感染药物。将痂皮揭去,用0.1%高锰酸钾溶液、1%~3%硫酸铜溶液、温盐水或明矾溶液等清洗创口,然后涂抹2%甲紫、碘甘油或尿素软膏、鱼石脂软膏等。同时,对每只羊肌注或内服0.4~0.6克吗啉胍,连用3~5天,每天2次。可用3%克辽林或3%来苏水溶液洗净蹄部,擦干后再用松馏油涂抹。用2%~3%硼酸水冲洗乳房部,涂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十二)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热性、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所以民间俗称口疮冶蹄癀冶。
1.症状
病畜口腔黏膜、齿龈、唇部、舌部及趾间等发生水疱或糜烂。起初水疱只有豌豆到蚕豆大,继而融合增大或连成片状,1~2天破溃后,形成红色烂斑。很多病例会有条状、高低不平的水疱(波浪式)出现,通常在用手抓取时,会成片地脱落。少数病例会在角基、鼻镜以及乳房上发生水疱。一般在口腔发生水疱后会同时与蹄踵、蹄冠和趾间发生烂斑和水疱,如果细菌将破溃处污染,就会出现严重的跛行。
2.防治措施
无病地区严禁从有病地区(或国家)购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也应对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一旦有疫情发生,要立即上报,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要对疫区进行严格的划区封锁,紧急预防接种,将消毒工作搞好。
应禁止人畜及畜产品在划定的封锁区和口蹄疫流行的地区流动。一般对于染病的牲畜要就地捕杀,实行无害化处理,本病不允许治疗。
(十三)绵羊痘
是由绵羊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绵羊天花冶。本病以少毛或无毛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绵羊痘病程一般初为红斑、丘疹,后变为水疱、脓疱,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
1.症状
平均6~8天的潜伏期。只有个别羊在流行初期发病,以后会渐渐蔓延到整个群。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1~42摄氏度,并伴有可视黏膜卡他性、脓性炎症。经1~4天后,开始发痘。痘疹多在皮肤、黏膜,无毛或少毛部位发生,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尾内面、阴唇、乳房、阴囊以及包皮上。最开始是红斑,于1~2天后会形成丘疹,皮肤表面突出,苍白而坚实。
随后,丘疹会逐渐扩大变为淡红色或灰白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在2~3天内结节会变成水疱,水疱中央凹陷呈脐状,内容物逐渐增多。
在此期间,体温稍有下降。由于白细胞的渗入,水疱变为脓性,不透明,成为脓痘。化脓期间体温再度升高。如果没有继发性感染,则会在几天内干缩成褐色痂块,痂块脱落后会有红色或苍白色的瘢痕,经3~4周痊愈。
2.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不要从疫区购入羊肉、皮毛产品及引进羊。抓膘保膘,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 其次,要坚持对疫区进行接种免疫,使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只一律股内侧皮内或尾部注射0.5毫升,4~6天就会产生免疫力,保护期1年。再者,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隔离病羊,划区封锁,彻底消毒环境,深埋病死羊尸体。用鸡胚化弱毒疫苗对受威胁区和疫区的未发病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最后,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行,防止病原扩散,皮肤上的痘疱涂碘酊和紫药水;黏膜上的病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后,擦拭碘甘油或紫药水。继发感染时,可用10%磺胺嘧啶钠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也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连用2~3天。
有条件时可用羊痘免疫血清治疗,每只羊皮下注射10~20毫升,必要时重复用药1次。
(十四)痒病
又名驴跑病、瘙痒病,震颤病、摩擦病或摆病,或慢性传染性脑炎,是由痒病朊病毒引起的成年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慢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高度发痒,进行性的运动失调、衰弱和麻痹是该病的主要表现。
通常经过数月后会死亡,因此,很少见于18个月以下的羊只。
1.症状
18~42个月的潜伏期,所以该病为隐性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症状。初期症状为不安、兴奋、震颤及磨牙,但如不仔细观察,不容易发现。最特殊的症状是搔痒:病羊在硬物上摩擦身体,或用后蹄搔痒。当用手抓其背部时,会有尾和缩动唇部的表现。由于不断地蹄搔、摩擦和口咬就会使其胁腹部及后躯发生脱毛,对羊毛的损失很大。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病初体温正常,食欲良好,随着发痒越来越剧烈,将会破坏其进食和反刍。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将加重其神经症状,行动的不协调现象逐渐增强。当走动时,病羊步伐很快,四肢高抬。经常前腿快行时,后腿也跟着一起运动。最后消瘦衰弱,以致卧地不起,终归死亡。但在实验病例亦有恢复健康的。病程为6周到8个月,甚至更长。
2.防治措施
对于本病主要是做好预防,尚无有效疗法。因为本病潜伏期很长,属于隐性性质,所以普通检查和检疫无效。要有效地控制本病,必须采取以下各种坚决措施:从病区引进羊只的羊群,在42个月以内应严格进行检疫,受染羊只及其后代坚决屠杀;从可疑地区或可疑羊群引进羊只的羊群,应该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连续施行42个月;对发病羊群进行屠杀、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并进行疫情监测。病尸常用的消毒方法焚烧,5%~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小时,0.5%~1%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小时,浸入3%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煮沸10分钟。
§§§第四节肉羊的常见普通病
(一)酸中毒
又称乳酸中毒、瘤胃酸中毒等,是一种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性疾病。如果粗饲料的采食量不足,却过多采食谷实等含淀粉和糖类高的精饲料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都会使瘤胃乳酸生成过多,容易引起急性乳酸中毒。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瘤胃鼓胀、精神沉郁、脱水等。
1.症状
酸中毒一般在大量摄食谷实饲料后4~8小时发病,分急性和亚急性两类。亚急性酸中毒比较多见。病羊生产性能下降,喘气,食欲减退,腹部疼痛,频繁回头望腹,腹泻。有的羊还会因为继发性蹄叶炎而出现跛行。急性酸中毒病情严重,病羊常常突然死亡。死前鸣叫不断,心跳和呼吸加快,共济失调,甚至昏迷,瘤胃蠕动迟缓或完全停止。对死亡羊只剖检时,可见瘤胃内容物为粥状,酸臭难闻,pH值通常为4左右。
2.防治措施
控制精料饲喂量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该逐渐过渡更换日粮,切忌突然改变,一般应给予7~10天的适应期。
日粮中的青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应该保持平衡。一般而言,青粗饲料应该占到总日粮干物质重的40%以上。饲喂谷物精料时,每日每头羊的喂量不要超过1千克,要分两次喂给。
如果过量食用了谷实精料,在食后4~6小时内灌服青霉素50万国际单位或土霉素0.3~0.4克,能使产酸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而起到预防酸中毒的作用。
轻型病例,可投服氢氧化镁100克,或10%石灰水500~1000毫升,一般24小时后开始吃食。
可用胃管对病情严重的病羊的瘤胃进行冲洗:先用开口器张开口腔,再把胃管(内直径1厘米)经口腔插入胃内,将瘤胃内容物排出,并对瘤胃用10%石灰水1000~2000毫升进行反复冲洗,最后再灌入500~1000毫升的10%石灰水。可根据病羊表现,采取补液和强心疗法等对症治疗措施。
若因瘤胃内容物过多,胃管无法导出时,可行瘤胃切开术清除内容物。
如果手术和洗胃有困难,可用中药加味平胃散治疗,方剂为:
甘草30克,苍术80克,陈皮60克,厚朴40克,焦山楂50克,炒神曲60克,炒麦芽40克,白术50克,炮干姜30克,薏苡仁40克,大黄苏打片200片。用温水将上述方剂调成稀粥状灌服,每千克体重投药1克,每天1次,连用2~3天。
(二)白肌病
是一种地方性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引起的羔羊心肌和骨骼肌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特征是肌肉和其他组织和器官变性、坏死,多发于3~8周龄羔羊。
我国属于贫硒国家,缺硒地区有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广东、甘肃(除西部)、宁夏等省(区、市);严重缺硒地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市)。因此,我国各地肉羊有普遍较高的白肌病发病率。此外,如果母羊日粮中有过大比例的苜蓿青干草,则容易使母乳有缺乏维生素E或硒的可能,生下的羔羊易患白肌病。
1.症状
白肌病主要影响骨骼肌的发育,使羊出现渐进性肌肉麻痹。病羔出现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拱背,站立不稳,四肢特别是后肢无力,无法正常行走。除骨骼肌外,遭受侵害的还会有心肌及横膈膜、舌及食管等组织的平滑肌,病羔会由于心、肺功能的异常而导致死亡。剖检时,可见心肌有灰白色条纹状斑块,肝脏肿大且呈土灰色,肌肉颜色苍白、营养不良。
2.防治措施
对羔羊和产羔前1~4周母羊注射硒和维生素E可有效地防治羔羊白肌病。0.2%亚硒酸钠溶液,剂量为1.5~2毫升,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月注射2次。可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羔羊100毫克,母羊300毫克。如果羊群中有确诊的白肌病羔羊,则需要对全群的妊娠母羊和新生羔羊都进行处理。此外,在羔羊日粮中添加硒(0.1毫克/千克体重)和维生素E效果也很明显。
(三)尿结石
是羯羊和舍饲公羊常发的疾病之一。日粮中磷水平过高或钙磷比例不平衡对尿结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当体内的盐类无法随尿液正常排泄时,就会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内沉淀形成结石。
1.症状
病羊排尿困难,常拱背站立,不断踢自己的腹部,卧地不起,食欲废绝。
2.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是对该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临床的治疗效果不佳。在高精料日粮中,应添加饲料级石灰石,以避免日粮中的磷水平过高。添加0.5%氯化铵(每只羊每天大约7克)于日粮中,对尿结石也会有一定良好的预防作用。但在绿色肉羊生产体系中,氯化铵可能属于被禁止使用的非蛋白氮类饲料添加剂。《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471-2010)禁止使用硫酸铵、磷酸铵等作为饲料添加剂,但没明确提及氯化铵。 对于病势较缓的病羊,可灌服40%氯化铵溶液,隔天1次,每只每次29.6~44.4毫升,共服3次。同时可协同应用平滑肌松弛剂辅助疏通结石。对于患有尿结石的种羊,可以通过手术将尿道切开,将其中的结石摘除。
(四)感冒
是冬春季节肉羊的一种多发病。圈舍保温性能不好、气候急剧变化或剪毛后突然遭受雨淋,都可引起感冒。
1.症状
病羊皮毛不整,食欲和反刍失常,精神沉郁,浑身颤抖,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数,呼吸急促,结膜潮红,轻度肿胀,听诊肺区肺泡音增强,偶有哕音。
2.防治措施
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预防感冒。发现病羊后,可采取如下治疗:
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5~10毫升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每天1次。如果仍旧高热不退,可一次性肌内注射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和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
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方剂组成:甘草10克,橘皮10克,紫苏10克,生姜18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有畏寒症的病羊宜加葱白20克作引。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次。
若因雨淋受寒而感冒者,可用荆防败毒散治疗。方剂组成:
荆芥45克,防风30克,前胡25克,枳壳30克,茯苓45克,桔梗30克,羌活25克,柴胡30克,独活25克,川芎25克,甘草15克,薄荷15克。研末内服,每次40~80克。
(五)妊娠酮血症
又称双羔病或妊娠毒血症,是母体营养供应与胎儿营养需求失衡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低糖、高酮体、肝脏脂肪浸润、虚弱及失明。该病主要对妊娠后期(特别是最后1月)母羊为害,过肥和过瘦的羊只比体况中等的羊发病率高,怀双羔和三羔母羊患病率高于怀单羔母羊。
妊娠后期胎羊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仅采食青粗饲料难以满足母羊的营养需求,必须补充足量精料。一旦母羊出现营养不良,就会动员自身体蛋白、体脂肪和糖原,导致代谢紊乱,出现妊娠酮血症。
因此,为了预防妊娠酮血症的发生,应在分娩前3~4周将母羊的营养水平逐步提高。此外,青粗饲料量过低、突然更换日粮、母羊肝功能损坏及内分泌紊乱都可诱发妊娠酮血症。
1.症状
病羊发病初期通常离群索居,不断咩叫,不愿走动,双目失明,呼出带有明显的酮臭味的气体,粪便干燥,便秘,磨牙。
到后期,出现抽搐、痉挛症状,严重者角弓反张,昏迷,常因极度虚弱而死亡。偶有幸存者通常也会出现难产,生出的羔羊瘦弱不堪,难以成活。
2.防治措施
妊娠酮血症的治疗效果不很理想。在发病早期可口服丙酸钠5~7克、丙二醇20~30毫升或甘油20~30毫升。另外,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每天2次,每次200毫升。为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妊娠酮血症常伴发低血钙症。因此,可同时为病羊补钙。
(六)母羊生产瘫痪
也称低血钙症或乳热病,是妊娠母羊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多会发生产前6周及产后3周内的母羊的身上。病羊的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和四肢瘫痪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山羊和绵羊均可患病,但2~4胎的高产奶山羊最易发。
妊娠和泌乳母羊不能从饲料中获得代谢所需的全部的钙,要依靠自身骨骼中钙的储备。当骨骼中钙库不能满足需求或日粮中钙水平过低时,就会发生低血钙症。围产期的大龄母羊钙的代谢通常都入不敷出,而产奶量高的母羊泌乳会将大量钙质消耗掉,所以低血钙症多会发生在它们身上。舍饲羊精饲料中钙含量不足,加之运输、日粮变更、饥饿及饮水不足等都可诱发该病。
1.症状
病羊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少,反刍停止,体虚,步态不稳,后肢软弱,卧地不起,时常将下颌停靠在地上。此外,还可见便秘、瘤胃轻度臌气、体温下降等。正常的羊血钙值为8毫克/100毫升,而病羊血钙含量常在6毫克/100毫升以下。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羊会在24小时后死亡。
2.防治措施
对病羊,要加强护理,每天翻转3~5次。治疗方法如下:
应用下列处方:5%氯化钙50毫升,10%葡萄糖120~140毫升,10%安钠咖5毫升,10%维生素C20毫升,10%维生素B11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注射宜缓慢,应用强心苷期间禁用。
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
注射温热的40%硼葡萄糖酸钙,皮下注射,1毫升/千克体重。若缓慢静脉注射20毫升40%硼葡萄糖酸钙,见效比皮下注射快。一般注射15~30分钟后,病羊开始尝试站立,食欲大增,排尿、排粪,出现肌肉震颤。如果治疗后没有效果或复发,就说明有其他疾病存在。母羊患妊娠酮血症时,常伴发低血钙症,这时用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有一定效果。
用加味归芪摄氏度母汤治疗。方剂组成:白芍、陈皮、大枣各20克,摄氏度母草、黄芪、甘草、党参、白术、当归各30克,升麻、柴胡各10克。水煎,候温加白酒100毫升灌服,每天1剂。
(七)阴道和子宫脱垂
阴道壁的一部分或全部从阴门中向外脱出称为阴道脱垂,常发生于分娩以后及怀孕末期,多见于怀孕末期,山羊比绵羊多见。子宫及阴道向外翻转套叠或脱出于阴门之外称为子宫脱垂,一般发生在分娩时或分娩后12~48小时内。
阴道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原因包括:妊娠母羊过肥,体况评分在4分以上;饲喂高纤维素(特别是秸秆)日粮,营养不良;多胎妊娠(怀2个以上羔羊),躺卧时间太久,运动不足导致腹腔内容物对阴道壁的压力增高。此外,人工助产、胎衣不下及难产时的剧烈努责、低血钙等都能引发该病。
1.症状
病羊表现类似于分娩初期,离群独处。阴道外翻或不完全脱出的现象在病羊卧下时可以看到,站立时就会收缩消失。病情继续发展时,长时间侧卧,间歇性努责,食欲废绝,不断咩叫,阴道呈现粉红色瘤状物完全脱出,站立时也无法复原。有时阴道和子宫脱出的程度很大,从外面就可看到子宫,表面有未脱落的胎衣,还可见子叶胎盘。如果护理不及时,脱出过久的阴道和子宫就会发生肿胀甚至导致坏死。
2.防治措施
对脱出的阴道,可先用浸满温水的毛巾或消毒纱布覆盖。整复时,让羊只站立或侧卧,保持前低后高姿势,将阴道的脱出部分及其周围部分先用温开水清洗,然后再用收敛性药液(2%明矾水)洗涤。用消毒纱布将阴道的外部托住,将脱出的部分用手指从基部开始逐渐向前上方推入骨盆腔内。待完全推入后,可向阴道内灌入3%明矾溶液,以减轻刺激和促进组织收缩。为了防止阴道随羊只努责再度脱出,可用拳头顶住阴门,然后再用阴道固定器(用粗铁丝或者木制的与阴唇长度相当的长三角形)压迫并固定。
对于全脱出者,先做荐尾膜外腔麻醉,再对脱出的阴道用0.1%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或者温水进行冲洗,将污物及已坏死组织除去。
如果出现严重水肿,可用2%明矾液热敷,待肿胀明显缩小,水肿减轻再整复。然后手握成拳整复,放进链霉素2克和青霉素120万国际单位,并用20~50毫升的生理盐水注射,最后在阴户四周作袋口缝合。从阴门的一侧下角进针,围绕阴门缝合一周。必须让缝线穿过组织深部,以免撕裂阴唇,但不要缝得过紧。将缝线在数日后症状减轻时或不再脱出时拆除。为防止继发感染,可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持续3~5天。
可以说,羊的浑身都是宝。羊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羊毛、羊绒、羊皮等副产品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羊的屠宰与加工工艺,在羊产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加速羊产业进程、提高羊肉质量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大量现代化屠宰加工设备的引进,以及新技术在屠宰加工领域里的积极应用,我国的屠宰业水平大幅度提高。

相关推荐

第9章 羊肉的生产

§§§第一节肉羊的屠宰一、肉羊屠宰前的准备和要求(一)屠宰前严格检疫要从保证消费者的健康角度考虑并符合畜禽卫生检验监督部门的要求,对屠宰的羊,进行严格的兽医卫生 …

第8章 肉羊常见疾病与防治

§§§第一节羊舍卫生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净化周围环境,要保持羊的圈舍的清洁、干燥;做到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并将其堆积发酵;饲草、饲料要保持新鲜, …

第7章 肉羊的育肥技术

§§§第一节育肥前的准备肉羊育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想获得满意的育肥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和育肥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 …

第6章 肉羊的繁育技术

§§§第一节羊的繁殖生理一、性成熟性器官已发育完全、睾丸(卵巢)和性腺中开始产生健壮的性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时期称为性成熟。这一时期,母羊出现发情现象,如果令其交配 …

分享到朋友圈

第8章 肉羊常见疾病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