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建议吃,这是玉米黑粉病所导致的
玉米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黑粉菌目黑粉病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在玉米茎秆、果穗、雄花序、叶片及籽粒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病瘤内的黑粉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茶褐色,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密生刺状突起,,萌发产生孢子,其上生担孢子(小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入侵玉米。厚垣孢子没有休眠期,干燥孢子可存活较长时间。孢子萌发适温26~30℃,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厚垣孢子,无论在地表或土内存活期均较长。担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
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黑粉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到目前为止,虽然生产上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各地培育出的新品种不但产量高,抗病性也有所增强。在种植时可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不同品种混合种植或间种,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加快抗病新品种的更换速度,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制度。
(2)控制病源:玉米苗期,可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变黑之前,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待玉米收获后,对黑粉病较重的地块要清除田间残枝败叶,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另外,对病害较重的田块及旁边的地块实行轮作倒茬制度,也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深耕翻土,冬季灌越冬水;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不能偏施氮肥,以防玉米贪青徒长。农事操作时,尽量减少对植株的损伤。
(4)药剂防治:推广包衣种子。另外,植株生长至4-5叶时,每亩喷施0.10%-0.20%的甲基硫菌灵60-70千克,隔一周再喷雾1次,一般喷雾2-3次即可,也能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